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色翡翠主要分为三个系列:粉紫色系列翡翠、正紫色系列翡翠、蓝紫色系列翡翠。本文主要从紫色翡翠的物理性质、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矿物晶体结构、呈色机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宝石学研究。天然紫色翡翠,常成似晶簇构造、角砾构造。其紫色斑晶,具有环带状结构,形成于静态重结晶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不明显。在形成的时间上,紫色硬玉属于较早世代,结晶时间与同一世代的白色硬玉一致或者略晚。通过红外光谱、粉晶衍射等实验,发现紫色系列翡翠的矿物组成以硬玉为主,而其他矿物由于含量少,未能在光谱中体现,说明硬玉中的类质同象替代造成了其紫色的产生。通过电子探针实验、LA-ICP-MS实验,证明正紫色翡翠中含有较高含量的Mn,Fe;粉紫色翡翠中具有一定含量的Mn,而Fe元素远远低于正紫色与蓝紫色系列;蓝紫色翡翠中含有远高于正紫色与粉紫色的Fe、Ti,也具有一定量的Mn,且V、Co、Ba在蓝紫色翡翠中有一定的增加,可能对饱和度等方面一定的影响。通过电子探针测试,还在灰紫色色斑中发现了钡长石矿物。对稀土元素的研究中,可知稀土总量偏低,其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高于重稀土元素的含量,中稀土亏损。除蓝紫色系列翡翠Eu异常为正异常外,其他紫色系列翡翠为负异常。除正紫色翡翠Ce异常为正异常外,其他紫色系列翡翠为负异常。根据加热前后紫外光谱谱峰的对比,并结合微量元素的实验结果,可知正紫色翡翠以580nm为吸收特征,在加热后正紫色翡翠变为黄色,谱线发生巨大改变,可见其主要由于Mn3+致色,Fe2+对其颜色具有一定的影响;粉紫色翡翠388nm和437nm吸收随着粉色调的增加而逐步消失,即Fe元素越少则粉色调越深,并且随着Fe的减少,580nm逐渐靠近570nm附近处,则其致色机理与正紫色系列翡翠相同;蓝紫色翡翠以540nm、620nm、760nm的吸收有异于粉紫色至正紫色系列的翡翠。加热后,其光谱388nm吸收减小,近于消失,437nm、540nm、620nm、760nm的吸收也得到了减弱,但整体谱线趋势影响不大,结合微量元素特征,则其为Ti4+、Fe2+共同致色,Mn3+可能也参与了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