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颈椎矢状骨折在CT影像学的表现形态提出分型,并探讨其治疗选择。方法: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02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05例颈椎骨折病例中筛选颈椎矢状骨折病例,根据颈椎矢状骨折在CT上表现的骨折形态进行分型。记录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原因、矢状骨折节段、合并伤及其治疗方式,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定,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颈椎矢状骨折与ASIA分级的相关性,并回顾性分析颈椎矢状骨折的治疗方式来探讨其治疗选择。结果:本研究纳入的颈椎矢状骨折病例共17例,占同期颈椎骨折的5.57%。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6-55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主要为高处坠落9例,交通车祸6例,重物砸压1例,跌倒1例,矢状骨折节段主要分布在C5、C6。根据颈椎矢状骨折CT上表现的骨折形态,提出具体的分型如下:Ⅰ型(单纯椎体骨折型),单纯椎体骨折,无脱位,且不伴有椎弓(椎弓根或椎板)骨折,本组纳入4例,占23.53%(4/17);Ⅱ型(单侧椎弓骨折型),椎体骨折,无脱位,合并单侧椎弓(椎弓根或椎板)骨折,本组纳入3例,占17.65%(3/17);Ⅲ型(双侧椎弓骨折型),椎体骨折,无脱位,合并双侧椎弓(椎弓根或椎板)骨折,本组纳入1例,占5.88%(1/17);Ⅳ型(骨折脱位型):椎体骨折,颈椎脱位,伴或不伴椎弓(椎弓根或椎板)骨折,本组纳入9例,占52.94%(9/17)。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Ⅰ型相比于Ⅳ型,ASIA分级至少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是0.023倍(P=0.018),Ⅱ型相比于Ⅳ型,ASIA分级至少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是0.01倍(P=0.009)。1例Ⅳ型骨折患者入院4天后因呼吸衰竭、死亡,3例给予Halo-Vest支架固定,其中2例Ⅰ型骨折及1例Ⅱ型骨折,余13例予手术治疗,2例Ⅰ型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2例Ⅱ型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1例Ⅲ型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7例Ⅳ型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与治疗前ASIA分级相比,治疗后1月后3例(18.75%)患者ASIA分级有提升。结论:颈椎矢状骨折作为一种较为少见的颈椎骨折类型,多发生在高处坠落和交通车祸高能量暴力损伤中,伴有严重的脊髓损伤。我们基于CT影像学提出的颈椎矢状骨折分型简单、实用,可反映损伤的严重程度,对治疗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