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首选具有阻滞Ikr作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Ikr在心房心室的分布无差异造成此类药物在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同时还明显的延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和QT间期,有促室性心律失常的不良作用而降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近来的研究发现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心房肌特异性分布Ikur电流而心室肌无此电流,同时Itol电流密度也存在心房肌的优势分布特征,因而有理由设想选择性阻滞Ikur和Itol电流可能存在特异性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而避免促室性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已知4-氨基吡啶(4-AP)具有呈浓度依赖性地选择性阻滞Ikur和Itol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在建立兔房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评价4-AP阻滞Ikur和Itol对细胞电生理的影响以及抗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1)细胞电生理研究:酶法分离兔心房心室肌单个细胞,用膜片钳技术建立全细胞钳制(whole cell patch)模型,以电压钳制的模式(V-clamp)研究兔心房肌心室肌的主要复极性钾通道电流密度(Itol、Ikur、Ikr+s的分布特点,以及0.1mM和2mM 4-AP对Itol和Ikur的选择性阻滞效应;进一步以电流钳制模式(I-clamp)评价4-AP选择性阻滞Itol和Ikur时对单个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态的影响。2)整体电生理研究:用快速心房起博(RAP)2小时的方法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n=16),然后立即建立离体的Langendorff心肌灌流模型,将双极记录电极导管分别放置于高右房(HRA)、右心耳(RAA)、左上肺静脉开口(LPV)、左心耳(LAA)、左心室尖部心内膜和旋入中层心室肌,分别记录这些部位的心内电图。将模型随机分为房颤实验组(n=9)和房颤对照组(n=7),两组均重复30min的RAP然后进行基线的电生理检查(用程序刺激的方法测量心房多部位的有效不应期(AERP)及其离散度、心室中层和心内膜有效不应期(VERP)及其离散度、心房内传导时间(CT)、窦性心率(SR)、房室传导的文氏周长(WCL)、房颤/房扑诱发率、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等电生理指标);然后对于房颤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1、2.5小时重复30min的RAP然后进行同样的电生理检查(相当于第1.5、3小时),观察重复RAP起搏能否维持稳定的心房重构状态,作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