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迈向“核心家庭本位”的桥村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运用社会人类学“深描”方法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永兴县一个村庄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变化进行了考察。田野工作时间分别为2005年7-8月,2006年1月,2006年6-10月。   本文深描和简析了传统时期和大集体时期村庄中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特征。本文认为,1949年以后,村庄的纵向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翻身”是此番变化的关键词。以“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因素是村庄社会分层的主导标准;“又红又专”成为村庄精英的“旗帜”;在“革命”话语外壳下,村民间关系仍循“伦常”秩序及相应的“差序”原则而定;“伦常”原则与“革命”话语缠绕在一起,主导了村民间争端和村庄惩戒;村民的宗教信仰被“革命”道德所代替,其自然信仰有所减弱并蛰伏了下来,其祖先信仰的内核却得到了保存。也即,此时期村庄横向结构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本文从村庄政治、纠纷解决、日常生活及信仰活动等四个方面,对当代村庄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特征进行了深描与简析。本文认为,村庄的纵向与横向社会结构正在共变,“大转折”是这一过程的关键词。以致富为导向的经济因素成为村庄社会分层的根本标准;德望已不是村庄精英介入公共事务的必要条件;在家庭外,村民间关系变为以己为中心的“工具性圈层格局”,在家庭内,男女趋向平等,但在核心家庭外的代际间,形成了偏向年轻一代的非对称权力关系模式;村庄自主解决纠纷的能力弱化,实施惩罚的能力则几近消失,“灰社会”常介入村庄纠纷;村民的宗教信仰难以抵挡金钱压力的冲击,其自然信仰呈衰落和工具化趋势,其祖先信仰也迅速衰落,并丧失了赋予村民以人生意义的功能。   本文分析了“大转折”过程中的村庄治理,认为它具有“去伦理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可在诸多重要社会事实中得以确证,例如:半封闭的乡土经验;维系自我中心的道德;精英政治;力治秩序;财产契约化;向外用力的人生。与“伦理本位”社会相比较,这些事实表明,由自我中心取向的个体组成的核心家庭而非伦理关系或团体,是当下村庄社会结构的基础所在。也即,“核心家庭本位”已成为村庄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核心家庭本位”的村庄社会结构呈“核心家庭大、个人次之、团体小”的模式。   本文认为,“核心家庭本位”乃村庄现代性转型之结果,包含了社会理性化之要求。但是,一方面因为现代性本身的内在矛盾性,另一方面因为社会转型不成功,在核心家庭之外,自我中心取向的个人缺乏道德底线,导致了以治理、伦理和信仰问题为标志的“基础性社会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身体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一原本应顺应自然发展而变化着的本体,却在社会化的不断规训下,因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独特生理特征
本研究主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海洋环境系统、渔民群体系统、渔业经济系统放入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之中来进行分析,这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三个系统中任
低孔、低渗储层气藏水锁效应,将严重影响气田后期的开发,分析储层的水锁效应并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解除,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区块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
水平井钻井技术是致密砂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技术保障,但国内致密油开发较晚,配套的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对现场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明确了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迹控制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自由政治空间”的出现,村干部的角色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分析视角,以“事件—过程”分析
大学生军官职业角色转换是大学生军官由地方大学生角色转变为合格的军人职业角色的过程,是其对职业角色的认知、体验和内化的过程,是大学生军官能否实现军营社会化,更快地适应部
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从它第一次被描述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封闭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作为一种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管理逐渐从政府单一权力中心的“总体性支配模式”向政府治理公共服务领域(公域)、市场治理经济领域(私域)、社会治理非政府和非市场(第三域)的“分隔性治理模
锰是人体及动物的必需元素[1 ] ,摄入超量会引起毒性 ,所以微量锰测定方法的探讨 ,在水质、食品等方面的测定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 ,3] 。锰对于H2 O2 与邻氨基酚的氧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