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高肺内孤立结节性病变的早期定性诊断率。材料和方法:39例肺部结节性病变患者,男27例,女12例,年龄30~88岁,平均59.77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性质。其中恶性结节29例,分别为腺癌10例、肺泡细胞癌2例、鳞癌7例、转移性肿瘤5例、腺鳞癌及小细胞未分化癌各1例,未定型3例;良性结节10例,分别为炎性结节4例、结核球4例、错构瘤1例及未定型(临床随访证实)1例。本组结节直径均≤4.0cm,自0.9~4.0cm不等,平均2.02cm。其测量方法为:CT平扫纵隔窗所示,结节最大层面的前后及左右径的平均值。其中右上肺叶14例,右中肺叶5例,右下肺叶3例,左上肺叶12例,左下肺叶5例;病变位于内带12例,中带9例,外带18例。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 CT/I螺旋CT机,先行常规肺部结节病灶的薄层(3~5mm)平扫,选取其中心层面(3层),经肘前静脉注入100ml欧乃派克后,再行不同时间段的同层动态CT增强系列扫描(15、75、135、195秒),于35秒时插入覆盖全结节的增强扫描,层厚3~5mm,螺距1.2~1.5,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ml/s。同时测量平扫及增强后不同时间段,同层病灶的CT值,以增强后各时间段最大值作为增强后最大CT值,计算最大CT净增值(增强后最大CT值-平扫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等。并利用随机工作站,行肺结节的三维重建。结果:1.原发性(n=24 )与转移性肺癌(n=5),平扫及增强后最大CT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良、恶性肺结节的最大CT净增值(增强后最大CT值—平扫值):29例恶性结节中,23例最大CT净增值为20~60HU,2例<20HU,4例>0HU;10个良性结节中,3例最大CT净增值为20~60HU,3例<20HU ,4例>0HU。以最大CT净增值20~60HU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良、恶性肺结节强化后的CT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77,P<0.05)。3.39例肺结节三维重建图像中,29例质量良好。位于肺野中、外带的肺结节(n=27)成像质量优于内带(n=12),两者间成像质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94 ,P<0.05)。4.肺结节动态增强中,以最大CT净增值20~60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3%、60%、74.4%。 <WP=5>5.三维血管重建图像中,恶性结节24例,血管增多并增粗17例,单纯血管增粗3例,血管穿过结节6例,未见异常2例(其中4例同时出现血管增多增粗及穿过结节);良性结节5例,血管增多3例,未见异常2例。以出现血管增粗增多或血管穿过结节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9%、50%、69.2%。6.肺结节动态增强和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相结合,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6 %、50%、84.8%.结论:肺结节动态增强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位于肺野中外带肺结节的三维血管成像质量较好。三维血管成像示结节处血管增粗或有血管穿过结节,高度提示为恶性结节。三维血管成像对于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三维血管成像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