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海洋环境中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极易造成海鲜食品的污染,人们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食品后会患腹痛、腹泻等肠胃炎疾病,严重者可患败血症甚至死亡。目前,对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集中在抗生素的应用,但是,细菌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逐渐增强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进而加大了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困难。因此,目前急需探索出一种既能高效抑菌,又不易导致耐药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这种研究将为治疗副溶血性弧菌疾病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和实验基础。近些年来,天然物质由于其成分安全且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进而满足人们对抗感染物质的期望,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青睐。柠檬醛是柠檬草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它被证明具有抑菌活性并被允许添加至食品中。本文以柠檬醛的亚致死浓度为基础,探究了该浓度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因子的作用,为柠檬醛通过影响可能的感染机制从而降低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一种安全、绿色的抗感染药剂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得结果如下:(1)柠檬醛对副溶血型弧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00-300μg/mL,对副溶血性弧菌ATCC 17802的亚抑制浓度为3.725、6.25和12.5μg/mL。(2)柠檬醛处理组(3.725、6.25和12.5μg/mL)能够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的泳动和群集运动,并呈现出浓度依赖作用,RT-PCR结果表明,柠檬醛能够降低副溶血性弧菌鞭毛基因(flaA、FlgL、FlgM)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断柠檬醛可能通过干扰该菌鞭毛的合成从而影响其鞭毛动力,降低该菌的运动性。(3)柠檬醛处理组(3.725、6.25和12.5μg/mL)能够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膜的产量,并对其生物膜结构有直观的破坏作用,RT-PCR结果表明,柠檬醛能够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OmpW)的表达量。因此,我们推断柠檬醛通过阻碍该菌外膜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其合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并降低其成膜能力。(4)通过验证亚抑制浓度(3.725和6.25μg/mL)下的柠檬醛对群体感应报告菌株BB170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的条件下,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醛能够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合成量,RT-PCR反应表明,柠檬醛能够抑制副溶血性弧菌信号分子合成酶(LuxS)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断柠檬醛通过影响该菌信号分子的合成进而抑制其群体间交流的能力。(5)柠檬醛处理组(3.725、6.25和12.5μg/mL)能够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粘附量,RT-PCR反应的结果表明,柠檬醛能够下调该菌III型分泌系统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断柠檬醛通过抑制该菌毒力调控基因系统作用的发挥进而其毒力和感染能力。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柠檬醛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柠檬醛可代替或配合抗生素一同治疗由这种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本研究为柠檬醛的潜在功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