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的开通推动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促使了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转型升级。旅游发展空间与市场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和定位,区域旅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归纳了交通变化与旅游合作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区域旅游合作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试图为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两省旅游合作提供新的视角。文章对高铁产生的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替代效应、节点效应、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五大效应,以及对旅游企业、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交通等旅游产业要素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时间替代机制、空间转化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交通对接机制、产业合作机制,五大高铁对闽浙旅游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省旅游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四大旅游合作模式。文章认为在高铁时代背景下,闽浙两省有条件、有必要开展旅游合作。综合高铁带来的影响效应,通过分析闽浙旅游资源基础和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了闽浙旅游合作的空间合作模式,采取“极点集聚、轴线扩展、极核联动、区域辐射”的战略思路,打造“一带、四核、四区、四走廊”空间格局,构建一条高集聚、高扩散、高流通的高铁旅游经济带,打造杭州市、宁波市、福州市、厦门市四个核心旅游城市;浙北都市经济旅游合作区、浙东海洋休闲旅游合作区、闽东-浙东南山海度假旅游合作区、闽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四大旅游合作区;金衢丽温、南福、泉三、龙漳厦四条旅游产业对接走廊。通过旅游资源整合与景区集群化开发,并重点从旅游产品整合、旅游形象整合与营销合作、旅游城市及集散网络建设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旅游合作,最后提出了旅游合作的具体构建措施策略。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合作理论,系统分析了高铁交通体系变革下的闽浙旅游发展变化,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闽浙旅游合作的模式、内容和对策,有效丰富和补充了两省旅游合作的研究,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