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很高,任何周围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均可受累且发病较早,甚至隐性糖尿病即有周围神经病变。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和体征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多已明显,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直接影响预后。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糖尿病病史、神经损害症状及电生理的异常表现。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该病的电生理表现进行了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末端运动潜伏期可反映神经病的脱髓鞘特性;运动或感觉动作电位下降可反映轴突丧失;SEP可提供混合神经中感觉纤维近段的信息;单纤维肌电图可客观定量的评价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F波是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激后,神经冲动逆行沿近端运动纤维向脊髓传导,兴奋前角细胞后返回的电位。F波的测定对判断整个运动神经的功能及判断周围神经病变的性质,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特别是神经近端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F波表现的研究还较少,且主要局限于对其最短潜伏期的研究,而对其传导速度、F波离散度、F 比值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及正常人的F波表现进行研究,探讨F波各参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糖尿病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求对糖尿病周围<WP=4>神经病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用Cantata型肌电图仪(丹麦Dantec公司)检测91例糖尿病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神经肌肉病变)与48例健康志愿者(均排除糖尿病史及各种神经肌肉病变)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神经的F波,检测参数包括F波最短潜伏期(Flmi)、潜伏期离散度(Fchd)、F波传导速度(Fwcv)、及F 比值(F ratio)。同时常规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记录末端潜伏期、传导速度和波幅。采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检测空腹血糖(FBG),低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1C), 均为入院后首日测定。记录糖尿病患者组的病程。将糖尿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及常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分为糖尿病有周围神经病变组(64例)和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27例)。各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参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AS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64例,正中神经和胫神经的Flmi、Fchd、Fwcv、F ratio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F波各参数异常率普遍较高,分别为Flmi(67.2%)、Fchd(59.4%)、Fwcv(64.1%)、F ratio(37.5%)。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F波与MCV异常率比较:糖<WP=5>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正中神经与胫神经F波总异常率为76.6%,而MCV总异常率为59.4%,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 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F波各参数异常率分别为Flmi(14.8%)、Fchd(25.9%)、Fwcv(14.3%)、F ratio(3.7%)。5. 糖尿病患者组(91例)F波异常率与患者临床及生化的关系研究,病程对F波异常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对F波异常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 F波包括Flmi、Fchd、Fwcv、F ratio均是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敏感指标,F波的测定对判断整个运动神经的功能,尤其是神经近端的功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进行早期诊断。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不仅累及神经远端,近端也可受累。在某些病人近端损害可重于远端损害。部分患者在神经远端尚未发生损伤时,即可出现神经近端受损,提示血管因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3. F波检测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变,即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但电生理检测或神经活检异常。其中又以Fchd较为敏感。4. 糖尿病病程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F波异常率显著增加。而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对F波异常率无显著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发展是长期复杂、多因素参与的过<WP=6>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