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 SAO)及两种不同类型SAO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筛选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91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120例,SAO171例,其中SAO组根据影像学检查上有无白质疏松,又进一步分为单纯腔隙性梗死组(isolated lacunar Infarction,ILI)(88例)和缺血性白质疏松组(ischaemic leukoaraiosis, ILA)(83例)。比较LAA与SAO两组间以及进一步比较SAO两亚组间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SAO患者平均年龄大于LAA患者,且高血压病发生率高于L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LAA相比,年龄(OR=1.041, CI:1.02~1.06, P=0.045)、高血压病史(OR=2.912, CI=1.11~6.46, p=0.031)是SAO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AO患者中,年龄(OR=1.047, CI:1.00~1.09, P=0.043)、高血压病史(OR=2.632, CI1.08~6.41, P=0.033)与ILA相关,高脂血症(OR=0.136, CI0.50~0.369, P=0.000)与ILI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在SAO的发病机制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伴有白质疏松的SAO; ILA及ILI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SAO,高脂血症与ILI显著相关,ILI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表现;年龄、高血压病史与ILA显著相关。第二部分金属基质蛋白酶-2和9基因多态性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相关研究目的分析金属基质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9基因多态性(MMP-9)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artery occlusion,SAO)相关性,探讨SAO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SAO患者198例,根据SAO患者影像学检查上有无白质疏松,又进一步分为单纯腔隙性梗死组(isolated lacunar Infarction,ILI)(93例)和缺血性白质疏松组(ischaemic leukoaraiosis,ILA)(105例)。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互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MMP-2-1306T/C和MMP-9-1562C/T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SAO与对照组比较发现,MMP-2-1306T/C及MMP-9-1562C/T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ILA组MMP-2CC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比66%,P=0.024),且MMP-2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比81%,P=0.022)。ILA患者MMP-9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ILI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1306T/C及MMP-9-1562C/T基因频率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根据年龄、高血压病史及MMP-9基因多态性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5岁(OR=5.67,95%CI1.91-16.80)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OR=5.04,95%CI1.787-14.25)可显著增加MMP-2CC基因型患者发生ILA的风险;MMP-9-1562C/T与MMP-2-1306T/C基因多态性无相互作用(P>0.05),不增加MMP-2CC的个体发生ILA的风险。结论ILA及ILI是两种不同类型的SAO,MMP-2-1306T/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ILA有关,高龄及高血压病史可显著增加MMP-2CC个体发生ILA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