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娩过程的疼痛是产妇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体验,根据国际疼痛量表,分娩痛是最高级别的疼痛感,产妇往往因为剧烈疼痛放弃经阴道分娩,转为剖宫产[3]。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发展,减轻或缓解分娩时疼痛,且不增加产妇和胎儿风险及并发症,是摆在妇产科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5]。分娩时疼痛产生的机制极为复杂,在产程不同的阶段,其感受和剧烈程度均不相同[I]。在第一产程,主要来自于子宫宫体规律的宫缩,胎头下降引起宫颈和子宫下段扩张,疼痛刺激通过T10-12节段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当宫颈扩张至3-1Ocm时,是产妇感受疼痛最剧烈的阶段。疼痛特点主要表现为钝痛和刺激痛;在第二产程,疼痛主要来自于因抬头下降,引起阴道,会阴的膨胀牵拉及子宫进一步收缩,疼痛主要由阴部神经经S2-4传入中枢神经,疼痛性质一般为锐痛,定位较为明确。当分娩结束,需会阴裂伤缝合时,疼痛主要为伤口及缝合时的锐痛,由阴部神经经S2-4传入中枢神经[4]。疼痛在初产妇更为强烈,经产妇因产道松弛,产程进展较初产妇快,但疼痛依然强烈,其与产妇的痛阈,宫颈条件,胎儿大小,会阴阴道紧张度等有关。分娩过程的疼痛对母儿影响极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剧烈的疼痛产生的焦虑,紧张及恐惧心理,影响产程进展,甚至放弃阴道分娩[4]。剧烈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较多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物质,使产妇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对母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产妇在产程中因疼痛叫喊,过度通气,屏气等,使通气量减少,耗氧量增加,产妇动脉血氧含量明显减少,从而影响胎盘血供及氧供,导致出现产妇及胎儿低氧血症。持续低氧血症可能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影响母儿内环境,导致内环境紊乱,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概率[21]。国内外的学者一直在寻求适当的方式缓解分娩过程中疼痛感,且不影响产程,有效减少上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使产妇有较好的产程体验,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2]。理想的镇痛方式应具备对母儿影响小,给药方便,易于操作及控制,起效时间短,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分娩过程,尽可能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进食,运动及使用产力,产妇可清醒地参与整个分娩过程,必要时能满足实施剖宫产手术的需求[12]。硬膜外麻醉由于镇痛好,用药量少,对母儿影响较小,对有效宫缩影响小,对产妇呼吸,中枢无抑制,可控性强,易于操作,不影响产妇运动进食及能较好的用力及配合助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21]。但产程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妇在临产后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往往不能维持有效宫缩,出现宫缩减弱,产程延长或进展不顺利[25],此时,需要借助外源性小剂量缩宫素静脉使用维持子宫收缩,根据患者宫缩强度及产程进展,调整缩宫素滴速,从而避免宫缩减弱及产程延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从而实现较好的镇痛效果与顺利的产程进展的完美结合[23]。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实施无痛分娩中的效果,与未使用镇痛而自然分娩产妇在分娩结局助产士和产妇体会及对产后出血,出生后胎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做对比,探讨其可行性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筛选进入观察的初产妇,均规范产检,产妇产前检查,个人情况,产道条件及胎儿大小等方面均无阴道分娩禁忌。其中1 12例自愿选择实施无痛分娩的初产妇,给予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同期110例要求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产程时间,产妇疼痛程度,产妇心理恐惧程度,助产士体会产妇助产配合程度及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出生后胎儿评分的情况,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差异。结果: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高于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尤其表现在在第一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疼痛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心理恐惧程度亦明显减轻,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可较好的配合助产士助产,产妇助产配合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和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及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组和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组胎儿出生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实施无痛分娩中的效果良好,能较好地缩短产程,产妇产程中疼痛明显减轻,减少了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增加与助产士助产的配合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剖宫产率,而对产后出血及胎儿出生评分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