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这种矛盾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很多传承了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日益消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的归因于政府的保护不到位,有些文化遗产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以一种“强制性”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前景仍不容乐观,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值得深思的地方,笔者认为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相关理论基础的成熟,可以用纪录片的形式,通过真实性与故事性的结合并以人物为载体的影像资料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合理的处理这种文化冲突,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这需要从传承者,传承方式,受众群体等各方面进行考量,做好这些点与面的结合,就能够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开辟出一种新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以人物纪录片的形式传承保留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前言主要阐述了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用纪录片的理论与实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意义,指出了这一路径研究的创新之处。论文第一部分结合纪录片案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主要类型,以及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二部分对“非遗”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方式以及近年来“非遗”纪录片在更加专业化制作和大众化传播的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最后一部分,重点分析以人物为载体的纪录片及其创作原则,以及它对“非遗”保存、传播与传承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