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由于胶质瘤生长部位的特殊性,手术通常不能将其切除完全,所以通常还须辅以放、化疗等治疗手段。胶质瘤发生早期,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比较完整;随着病程发展,肿瘤组织生成大量新生血管,其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可达50-300nm;由于肿瘤边缘部位与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通常手术不予切除,此部位BBB可认为仍较完整,针对此部位的后续治疗对胶质瘤治疗的预后至关重要。本课题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包封于粒径控制在100nm左右的脂质体内,并将脂质体连接靶向功能基Angiopep-2,该功能基能靶向在BBB和胶质瘤细胞高表达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使脂质体具有脑胶质瘤靶向性,达到增强药物对病灶部位的作用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的效果。本文第一章为阿霉素(DOX)脂质体的制备和理化表征,进行了脂质体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优化,优化后的脂质体处方药/脂比为1:25, DPPC/PEG-DSPE/ DSPE-PEG-MAL为90:10:2,粒径约为100 nm, Zeta电位-8 mV左右。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空白脂质体,DSPE-PEG-MAL在脂质体表面的马来酰亚胺基与Angiopep-2共价连接;pH梯度法载药得到阿霉素脂质体(AL),包封率达到99%以上。采用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作为体外考察的细胞模型,对AL的脑胶质瘤递药特性进行体外评价,并与游离阿霉素及普通阿霉素脂质体(NL)进行比较。C6摄取的定性观察结果显示,其对AL的摄取高于NL,显示出AL一定的肿瘤靶向性。第二部分建立了盐酸阿霉素体内样品分析的LC-MS/MS方法,采用C6细胞株建立小鼠的脑胶质瘤模型,组织和细胞水平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构建成功。以NL和DOX作为对照,采用药动学方法考察了AL药时曲线及脑内、脑胶质瘤和其他组织的分布特性。结果发现,三组制剂药物在体内快速分布,较缓慢消除,均符合三室模型。与DOX相比,脂质体制剂能显著延长阿霉素血液循环时间,增加药物入脑机会;与NL相比,经过Angiopep-2修饰的AL在脑和肿瘤中的AUCo-t分别是前者的2.92和7.76倍,脑靶向指数为2.8,说明AL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组织分布结果表明,AL在脑组织滞留时间较长。以上结果证实,优化后的AL在体内能够增加药物的脑内转运,具有一定的脑和脑胶质瘤递药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脑靶向递药系统。为了考察AL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第三部分采用C6细胞株建立小鼠的脑胶质瘤模型,以生理盐水组、DOX组、NL组作为对照进行实验研究。以肿瘤体积为主要考察指标,比较各组制剂的抑瘤效果;并对肿瘤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和TUNEL细胞凋亡检测。以小鼠体重变化为指标初步分析各制剂对小鼠生存状况的影响,最后对各组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表明,给药三次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瘤体积约为68.63±30.80 mm3,DOX组瘤体积为36.47±12.00 mm3,NL组瘤体积为11.93±4.21mm3,AL组瘤体积为5.39±4.27 mm3,AL组瘤体积显著性小于其余各组;肿瘤部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小鼠体重增重较其余阿霉素治疗组多;小鼠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DOX组,高于NL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Angiopep-2修饰的阿霉素脂质体AL具有一定的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