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儿童孤独症的早期发育特点和行为特征,分析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状况及影响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的因素,为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09年12月~2010年6月期间就诊于武汉市某孤独症康复中心和湖南省儿童医院的3岁以下71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同年龄选取71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儿童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12.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①性别和年龄:本次共调查142名儿童,其中病例组儿童71例,对照组儿童71例,两组儿童性别比均为4.07:1,且年龄均以30~36个月为主;②出生情况:两组儿童孕周和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儿童家庭情况:两组儿童家庭类型、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与职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情况:病例组儿童的大运动发育、语言发育、个体-社交行为发育以及精细动作-适应性发育的平均时间落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行为表现:病例组儿童“不会或很少模仿成人的声音、表情或动作”、与“他人无目光交流”等11项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对他人的讲话不感兴趣”,“叫其名字无反应”等7项语言发育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刻板动作与兴趣狭窄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4)异常情况发现状况:①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者主要为母亲,占70.42%;②易引起照顾者注意的异常情况依次是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32.39%)、叫名字无反应(26.76%)和不会说话(14.08%);③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的平均年龄为17.92个月,且80.28%的异常情况是在2岁前发现的。(5)影响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的因素:①单因素分析:影响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的因素有:子女数、出生异常情况、家族史、寄养史与主要照顾者。②多因素分析:有寄养史的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时间更晚、主要照顾者为母亲的孤独症儿童异常情况发现时间更早。结论:孤独症儿童发育迟缓,并在婴幼儿期已表现出某些特征性行为,其异常情况的发现与主要照顾者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抚养人孤独症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孤独症的认知水平,重视孤独症特征性行为的筛查,以促进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