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南地区经历了40 多年勘探开发,主产油气层为二叠系、三叠系,现已处于后期开发阶段。据背斜成藏理论所认识的有利勘探区块越来越少,但潜在资源仍然较大。因而,进一步认识该区地质构造特征,总结天然气储量较大的裂缝系统主控构造因素和分布规律,以期获得较大的新增储量,已成为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课题。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剖面的观察与解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本区地震、钻井资料分析,从动力学、运动学方面探讨本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根据野外四条地质剖面的解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具体分析了川东南地区的构造特征。该区是由北东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展布的三组构造所组成的三角区,平面上表现为帚状构造,剖面组合为隔挡式褶皱。北东向和南北向的中、高陡背斜是华蓥山构造带向南自然延伸的部分。往南构造褶皱减弱,并与东西向中、低褶皱叠加,组成横跨叠加构造。以四川盆地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力学背景为主线,从动力学、运动学方面探讨了川东南隔挡式褶皱、帚状构造、横跨叠加褶皱形成机制和泸州古隆起的形成过程;结合川东高陡构造区,对比分析本区“两层楼”结构特征;关于构造期次讨论,在研究区筛选出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构造,通过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及构造样式的解剖,作者认为,川东南的北东向构造、泸州—綦江以北的南北向构造是在印支、燕山、喜山共轴叠加形成的,而泸州地区横跨叠加褶皱中的南北向构造是在喜山早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在具体分析本区生、储、盖组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二叠系茅口组和三叠系嘉陵江组气藏成藏条件、聚集过程。着眼本区构造动力学背景、区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①局部构造演化阶段与天然气分布;②裂缝系统与天然气分布;③泸州古隆起与油气分布;④帚状构造对油气的控制;⑤构造叠加与与油气的关系。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油气勘探新领域。川东南地区隐伏构造及裂缝系统是找油气新方向;作为生油中心的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是今后一个好的勘探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