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艺术作为文明的见证,经历了岁月的冲刷和时间的积淀,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正因如此,艺术品往往成为古往今来人们竞相收藏与展示的对象。在最近几百年的社会发展中,艺术品的收藏与展示已从王宫贵族的深宫大院转入寻常百姓的公共展馆。
科技创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纵观历史,艺术和社会生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生活离不开文化艺术的表达与呈现;文化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来自生活的艺术,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反映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活面貌-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人文史料。艺术促使人们思考进而优化社会整体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艺术展览应运而生。它不仅为艺术收藏与展示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舞台,同时也为艺术和生活的对话提供了绝佳平台。随着艺术交流活动的逐渐频繁,展览的周期也相应缩短。短期的艺术展览成为了世界主流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种画廊和艺术机构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展示形式之一。
然而,最大的悖论来自于艺术展览内容的价值--需要充分的理解和最恰当的传达与受展览周期时间的限制-它对展览的现实及其呈现的质量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基于这样的矛盾,本文尝试着从展览策划者与展示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结合短期艺术展的设计案例,研究与探讨如何根据展览的主题和艺术作品的内涵,在特定的展示空间内为参观者设计营造出一个合理而优质的短期艺术展览。基于展览策划与展示要素和方式的分析,联系展示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为展览设计归纳出相关的指导性原则与综合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艺术展览营造的应该是这样一种空间:娱乐的场所,学习的园地,收藏家的天堂,研究者的工作室,艺术家的圣地,艺术品的“世界博览会”,家庭和个人的美术馆。要营造出这样的空间,设计师应当增加更多的艺术感知力,研究展览的要素,领悟展览的主旨,熟悉相关的学科领域,探索和把握短期艺术展览内在的规律性,使得设计在展览中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