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对森林土壤发育和生物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由于SON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容易发生淋溶损失和径流迁移,从而造成土壤有效氮的损失,土壤SON对揭示氮素的流失过程与机制有重要意义,成为森林土壤氮循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5年(5a)沙棘、15年(15 a)沙棘、20年(20 a)沙棘三种植被恢复样地,并以草地作为对照样地,研究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土壤SON随不同恢复年限、季节变化、坡位、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SON和其他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人工林SON随着退耕年限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同时通过室内吸附试验研究土壤SON的吸附特性,以探讨不同人工林地土壤SON迁移规律,以及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SON的吸附能力变化,为评价SON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黄土丘陵区沙棘林0-30 cm土层SON含量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p<0.05),各样地SON平均含量大小关系为20 a沙棘林(88.48 mg kg-1)>15 a沙棘林(56.06 mg kg-1)>5 a沙棘林(43.55 mg kg-1)>草地(48.31 mg kg-1);相比于草地,20 a沙棘林SON含量增加了93.94%,15 a沙棘林SON含量增加了14.92%,5 a沙棘林SON含量降低了9.85%。不同坡位对SON含量影响显著,大小关系为坡中>坡下>坡上。土壤SON含量占可溶性总氮(Total Organic Nitrogen,TSN)含量平均为77.91%,SON是TSN的主要组成部分。各样地同一土层SON含量均随季节变化显著,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春季含量最高,夏季含量最低,秋冬季含量逐渐增加,冬季含量接近春季。0-30 cm土层中,土壤SO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2)黄土丘陵区沙棘林0-3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随着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与草地相比,不同年限沙棘林土壤养分提高比例分别为:有机质(29.35%-103.7%)、硝态氮(43.15%-193.13%)、铵态氮(24.35%-127.51%)、碱解氮(36.17%-301.98%)、有效磷(41.65%-99%)、电导率(38.1%-8.83%)、含水率(6.8%-18.15%)、脲酶活性(60.37%-185.9%)、蔗糖酶活性(38.16%-103.55%);而土壤有效钾,pH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5.18-23.6%、2.3%-4.2%和28.57%-33.3%。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显著。土壤有机质随季节变化先上升(3-6月份),后下降(6-9月份),再上升(9-12月份);土壤含水率、脲酶随季节变化先下降(3-6月份),后上升(6-9月份),再下降(9-12月份);碱解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pH、电导率以及蔗糖酶活性均随季节变化呈现“V”型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随季节变化呈现倒“V”的变化趋势。不同坡位对各项指标影响显著,含水率、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脲酶、蔗糖酶的大小关系均为:坡下>坡上>坡中;pH值的大小关系为:坡中>坡上>坡下;有效钾的大小关系为:坡上>坡下>坡中。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显著。0-10 cm土层土壤SON、硝态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电导率、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10-30 cm土层;0-1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pH、含水率、过氧化氢酶含量(活性)显著低于10-30 cm土层。(3)相关性分析表明,黄土丘陵区沙棘林土壤SON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SON和TSN、含水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脲酶均显著正相关,与pH、有效磷、蔗糖酶显著负相关。(4)黄土丘陵区沙棘林10-20 cm土层土壤SON的吸附能力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大。20 a沙棘林的吸附能力最强,草地的吸附能力最弱。SON的吸附量随着外源SON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吸附率随着外源SON的添加量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植被恢复可以增加土壤对SON的吸附能力,有效阻止土壤氮流失,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对SON的吸附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土壤SON的吸附规律和影响因子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