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泰州学派为对象,探究了泰州学派对以前思想的继承,泰州学派“内圣外王学”的基本内涵,以及泰州学派思想对后人的影响。本文所取得的创造性成果主要有几点:一理清了泰州学派与禅宗思想关系,对黄宗羲关於泰州“跻阳明而为禅”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二、理清了泰州“大成学”(外王学)之内涵,论述了“大成学”之影响。三、阐述了“淮南格物”与“百姓日用是道”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内涵,对于侯外庐在这方面的研究观念,提出了不同见解。四、在研究基础上对泰州学派做了一新的定位,并论述了泰州学派对于后代之影响。 本文分为十章。 第一章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生平经历。主要论述了王艮早期自学悟道的经历,拜师阳明后思想变化和定形,以及创立泰州学派,改善社会风俗的情况。 第二章为王艮思想的理论渊源。本章着重论述了王艮与禅宗关系,王艮与阳明关系。本文不赞同黄宗羲关於泰州“跻阳明而为禅”之观念,认为王艮是“接阳明而融禅”。在王艮与阳明关系上对于侯外庐认为王艮是假阳明学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王艮为阳明传人。 第三章,为王艮“淮南格物”与“正心诚意”思想。本章主要论述了王艮“淮南格物”思想的内涵,以及与“百姓日用是道”之关系。并依据《大学》原义来分析“淮南格致”的得与失。 第四章,为王艮“百姓日用是道”思想。这里着重分析了“百姓日用是道”的内涵,否定了对这思想的种种错误诠释,提出了“百姓日用是道”为《中庸》“率性之为道”的另一种表述。是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三者之统一。 第五章,为王艮和乐与安身的人生态度。该章分为二:一、论述了乐与道德修养,与天命观之关系。认为在道德修养中提出乐的精神改变了过去儒家拘谨、枯燥的修养方法,展现了儒家修养的另一风貌。二、论述了安身的思想和经验。认为王艮安身思想有道家思想的影响。 第六章,为王艮之外王学。由于王艮“大成学”内涵比较简单,仅以一首“大成歌”为主要材料,故多为研究者所忽略。其实王艮是位改良社会风俗的思想家,只研究其“内圣”方面的思想,忽略不重视“外王”方面的思想,是不能展现一个全面的王艮。故而,本章重点介绍了“大成学”产生的背景和内涵,归纳出“大成学”的主旨:不依赖朝廷,不脱离社会,以讲学为主要形式,启发民众,改进风俗,服务社会。这实际是要求士人从政治“中心”退回到“边缘”上来。 第七章为泰州学派演变。本章分三小节:一论述了王艮一传弟子的组成、泰州学派初期之特征。二论述了王艮死后,泰州学派的分化,以及哪些人为泰州之传人。三论述了泰州学派的消亡与东林学派产生,探讨了泰州学派消亡之主因。 第八章为泰州学派王襞思想。着重介绍了王襞在“乐”、“自然”方面对王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九章为泰州学派王栋思想。介绍了王栋由于长期与王艮生活在一起,又是族弟,故而对王艮思想的理解、诠释较为正确和全面。重点论述了王栋“慎独”观念。认为这是王栋的独创处。本章还分析了明儒关於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分辨的原因,提出泰州学派排斥见闻之知有反文化之倾向。 第十章为泰州学派之影响。该章首先论述了泰州学派思想对刘宗周、黄宗羲等明末清初一批学人的影响。其次介绍了梁漱溟思想、乡村建设运动与泰州学派之关系。认为泰州“内圣”中的“乐”之精神,“外王”中不依朝廷,教育民众进行改良的思想,对梁漱溟以及乡建运动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