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建立绿色、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系统成为必然。由于燃料电池能够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表现出极高的化学-电转换效率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工具主要的供能电源之一。而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设计。目前,作为贵金属铂(Pt)基催化剂的替代者,非金属碳材料来源丰富、稳定性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建立绿色、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系统成为必然。由于燃料电池能够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表现出极高的化学-电转换效率和能量密度,被认为是未来交通工具主要的供能电源之一。而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设计。目前,作为贵金属铂(Pt)基催化剂的替代者,非金属碳材料来源丰富、稳定性高,展现出优异的ORR性能,近年来引起极大关注。研究人员使用多样的碳材料体系、各种杂原子掺杂剂以及不同温度范围的碳化方式,通过化学掺杂和缺陷诱导等策略开发高催化效率的非金属碳基氧还原电催化剂,但是这些方法导致了活性位点的不确定性,无法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因此,制备结构可调、活性位点可控的高性能、低成本的电催化材料对于ORR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极大的挑战性。本论文通过化学可控的合成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含有联吡啶分子骨架的共轭高分子氧还原电催化材料。主要创新点包括:(1)首次提出发展结构可调、活性位点可控的杂环高分子氧还原电催化剂的设计思想,开发机理明确的高活性新型催化材料体系。(2)率先发现并提出通过调控分子量优化高分子氧还原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为高分子电催化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3)将非对称概念首次引入到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中,采用化学合成策略,调节B←N键的位置和数量以及烷基侧链的长度,实现非对称分子结构的精确调控。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将硼氮稠合联吡啶单元分别与纯碳环(苯基)和杂环(噻吩和硒吩)单元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得到含苯基(P-Ph),噻吩(P-T)和硒吩(P-Se)的共轭高分子。通过调控共聚单元的类型,研究了此类杂环线性高分子电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噻吩单元的分子P-T表现出0.94 V的起始电位和0.79 V的半波电位,比P-Se(0.86 V和0.67 V)分别要高80 m V和120 m V,并且他们都要高于纯碳环的分子P-Ph。这表明,用杂环结构取代纯碳环,可以提高其的ORR性能,并且对于同主族的杂原子,原子半径较小的S原子(P-T)比Se原子基高分子P-Se表现出更优秀的催化活性,这也是目前使用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作为ORR催化剂的最高性能之一。DFT计算表明,P-T优良的ORR催化活性应归因于五元噻吩杂环结构,带来了独特的电子密度分布,并增加了吡啶基聚合物骨架的活性位点。(2)将联吡啶单元和噻吩单元共聚,通过对反应物配比的控制,合成了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72.35 k Da(PBIPYTH)、38.09 k Da(PBIPYTM)和13.11 k Da(PBIPYTL)的结构简单的共轭高分子,首次探究了分子量的不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n较高的PBIPYTH表现出更优秀的ORR性能,起始和半波电位分别可达到0.92 V和0.72 V,远高于PBIPYTL(0.86 V和0.63 V)。并且增加聚合物的Mn会导致最大吸收峰的红移和有效共轭长度的增加,使电子转移性能增强。理论计算也显示,高Mn的聚合物PBIPYTH具有离域的分子轨道和更大的偶极矩,这也有利于电荷的分离和转移。(3)常规的掺杂和缺陷调控通过改变碳材料本身的电子结构,而表现出高催化活性,但却难以精确控制活性位点结构,对催化中心与活性位点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限制了对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我们首次提出采用非对称分子策略设计催化活性位点,通过化学手段实现电荷再分布,解决了活性位点不精确难调控的弊端。在联吡啶-噻吩骨架中引入不同数量的硼氮配位键(B←N),合成了主链非对称的分子asy-PB以及对应的对称结构(sy-P)。改变烷基侧链的长度,合成了侧链非对称的分子asy-PB-A以及对应的对称结构(sy-PB)。通过精确设计不同不对称程度的共轭聚合物催化剂来进一步调整活性中心的电荷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称结构的sy-P和sy-PB相比,非对称的分子asy-PB和asy-PB-A都表现出更加优越的ORR性能。其中不对称程度较大(主链非对称)的asy-PB的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2 V和0.74 V,高于不对称度较小(侧链非对称)的asy-PB-A(0.91 V和0.73 V)。asy-PB在锌空电池中也显示出较高的电流密度(67 m A cm-2)和最大功率密度(0.132 W cm-2)。理论计算表明,不同程度的非对称结构引起的偶极矩的增大和电荷分布的不均匀,使得联吡啶中心碳原子具有更高效的催化活性。这些发现拓宽了对非对称ORR活性结构机理的理解,并为设计高性能的非金属ORR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不断地更新换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列车的气动性能。我国西北地区多荒滩戈壁,区域内风沙覆盖面积大,极易引起风沙灾害,时刻威胁着过往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高速列车在强风沙环境下运行时的气动特性及运行安全性。本文开展了沙尘环境以及风沙环境下的多相流计算,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别建立了沙尘环境以及风沙环境下的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滚动轴承作为最基本以及最广泛使用的旋转机器和工业设备的重要组件之一,如何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和有效地监测和诊断,对保证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以及避免重大突发事件出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滚动轴承的故障发生通常是随机的,通过定期的人工检查,很难避免故障的出现。因此,在线监测其运营状态并及时地诊断其发生的
随着机械工程的日益复杂化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得到广泛应用和关注。其中,动力学建模和数值计算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均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并设计更加高效、稳定的动力学方程数值算法,来适应实际工程的需求。本文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方向矢量模型对应的微分-代数方程组,构造多步块格式和L-稳定块格式仿真算法。自然坐标下的方向矢量坐标有坐标选择灵活、坐标数量适中、约束雅克比矩阵为线性、方程中的
随着对新科学领域的发展探索,很多时候都需要强磁场创造的极端条件作为研究环境。超导强磁场可以提供长时间且稳定的磁场,在电工,医疗,交通,军工和科学实验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磁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核磁共振法、磁光效应法、霍尔效应法、电磁感应法等,因国家标准磁场的溯源上限是12特斯拉,所以在对高于12特斯拉的磁场进行标准测量必然受限。随着超导磁体的磁感应强度范围不断增大,迫切需要适用于超导磁体系统
以液体甲醇为燃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种。由于燃料甲醇可以不经过燃烧过程即可以将其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DMFC不涉及机械转动,从而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转换效率。此外,DMFC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工作,具有环境友好、燃料易储存与运输等优点,展现出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DMFC阳极甲醇氧化(MOR)和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常需要借助于贵金属P
锂离子储能器件由于其高比能量和高工作电压以及较高的效率等优点占据着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然而石墨阳极材料有限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反应动力学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高性能的阳极材料。本论文以多孔碳及其分散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控多孔碳的孔隙结构及其与Mn O固/固界面的性能调控阳极材料的储锂性能,从而开发出高性能的硬碳及其分散Mn O阳极材料。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随着5G网络不断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发展成为了万物互联的景象。同时,车联网的发展也随着新一代平台应用的迭代而不断更新,智能化成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先进的智能设备整合到汽车当中,汽车的内外饰造型和功能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由此,产生了诸多体验不一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使得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传统的机械按键操作,逐渐转变成液晶触摸屏操作。越来越大的“占屏比”带来的却是令人
单相两级型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高效,电压利用率高且系统配置灵活的特点。传统单相两级型逆变器通常前级采用传统Boost提高输入电压等级,后级采用传统桥式逆变结构。应用于新能源发电场合的传统两级型逆变器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本文以光伏分布式户用场合的单相两级型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单相两级型逆变拓扑的结构改进与效率提升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及目前单相光伏逆变器研究现状,从该领域内现有的架构入
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全球能源危机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也给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微电网虽为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和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也在频率稳定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需求响应的提出,为微电网的频率调节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基于此,本文研究了需求响应参与微电网调频的控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介绍了电力系统频率调节原理和微电网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各种分布式
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清洁可持续的电能受到更多的重视。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安全、清洁、高能量转换效率等优点。其中,锌-空电池因其体积小、无污染、理论能量密度高的优点,被视作新一代能量储存和转换装置。但是锌-空电池也面临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因此,寻求高活性和稳定性,低成本的ORR催化剂,是实现锌-空电池大规模应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同时,传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