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是满足人们表达需要的既经济又方便的途径之一。本文拟以英语的五个感知动词(see, hear, smell, taste, and feel)为样本、从认知的角度对多义性展开深入的研究,着重探讨英语感知动词的词义分类、多义化的认知过程、词义衍生的动因、以及词义的理解等问题。英语感知动词多为典型的多义词汇,其词义可能包括感官感知义、认知感知义、以及非感知义。感知词义又可以分为结果感知义、动作感知义和系感知义。我们认为感知动词的感知词义是感知基体(base)与焦点*(profile; focal point)的不同组合,跨域词义(包括从感官感知域到认知感知域、从感官感知域到非感知域、以及从非感知域到感官感知域)的源词义和衍生词义之间的焦点相同、基体不同;同域词义(如感官感知域)的源词义和衍生词义之间的基体相同、焦点不同。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表达需要的认知过程,其认知过程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我们运用了《牛津英语大词典》中五个感知动词词义的历时语料验证了多义化的认知过程,我们发现同一个感知动词的跨域词义间存在着隐喻性关系,认知感知义是感官感知义的隐喻性衍生,非感知义是感官感知义的隐喻性衍生或相反;同域(如感官感知域)词义间存在着转喻性关系,结果感知义可能是动作感知义和系感知义的源词义、动作感知义也可能是其它两类词义的源词义。本文以认知语境为研究背景,认为认知语境是人类经验与外部世界在人脑中交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说话者语境的角度探寻了英语感知动词多义化的动因;从听话者语境的角度构建了英语感知动词多义性的理解模式。文章认为多义化的直接动因是说话者语境变化导致的表达需要,多义化可能是填补说话者词汇语义空缺的首选。就感知动词而言,从感官感知域到认知感知域或非感知域、或从非感知域到感官感知域,语境改变了源词义的基体、保留了源词义的焦点;对于同域(如感官感知域)词义间的衍化,语境只改变焦点、不改变基体。语境决定感知动词的词义基体与焦点,因而,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说,要理解感知动词的多个词义、获取确切词义,只有通过语境来确定该词在该语境中的基体和焦点。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有:(1)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我结合了认知语言学的内省法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使本研究更可靠、更具说服力。本文所使用的语料来源于《牛津英语大词典》和《柯林斯英语词库》两大语料库。《牛津英语大词典》是一部历时词典,其中的词义和例句都是按照历时的顺序编排。《柯林斯英语词库》是一个共时语料库,其中广泛收集了来自英语书面语、美语书面语、英语口语和美语口语的真实语料。我们还采用了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多义现象,认为多义现象是词义历时发展的结果,转喻和隐喻是词义历时发展的两大认知过程。(2)英语感知动词的词义划分我将感知动词的词义分为感官感知义、认知感知义、以及非感知义。感知词义又分为结果感知义、动作感知义和系感知义。据我所知,尚未见有人作出过如此分类。(3)感知基体的创建我发展了Talmy(2000)的感官路径(sensory path)说,构建了感知路径(perceptual path),并将其投放到Langacker’s(1987)的意象(image)基体之中,创建感知动词的词义基体。感知基体由感知者(Perceiver)、感知对象(Perceived)、探察(Probe)、刺激(Stimulus)以及感知背景(Setting)等要素组成。我发现感知动词的多个词义乃基体与焦点的不同组合。Langacker的认知域和意象概念通常被用来解释词义,我还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感知动词多义化以及词义理解,也算是一个突破。(4)语境的定义从认知的角度,我将语境定义为人类经验与外部世界在大脑中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经验主要以知识储存在人脑中;在同一种文化中,外部世界主要指情景。简而言之,在同一种文化中,语境可以定义为知识与情景在大脑中交互作用的产物。语境包括说话者语境和听话者语境。(5)模式的构建在我定义的语境框架内,构建了英语感知动词的多义化模式和英语感知动词的词义解读模式。本研究的应用价值有:(1)本研究为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内省法是认知语言学的惯用方法,然而通过内省法得出的结果往往让人有似是而非之感,缺少实证支持。现在我们可以用真实语料来支持内省法所得出的结论。内省法与语料库方法的结合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词汇、句法、语篇等研究。(2)本研究为其它多义词汇的研究提供了范式。我相信对其它多义词汇的研究也会得出与本文相似的结论。(3)本研究将对多义词教学有新的启发。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帮助学生识别多义词的词义,还能帮助他们搞清词义关系以及词义的衍化过程等。(4)本研究为词典编撰提供了新的方法。对词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要给出该词的词义基体和焦点。对多义词来说,应将其源词义和衍生词义放在一起并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