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VC高效视频编码快速帧内预测算法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多媒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得人们在视觉和听觉质量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效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是当前最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其发展的目的在于,在保持与上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视频质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视频的压缩率提高一倍,即将生成的视频比特率减少为H.264/AVC的50%,使之能支持高清、超高清视频的压缩。HEVC在维持H.264/AVC编码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更高效的新技术。在帧内预测过程中,HEVC采用更加灵活的四叉树块编码划分结构,同时引入了更加精细的方向模型,同时将H.264中的9种预测模式扩展到35种,因此使得HEVC大大提高了视频的压缩率,但同时也使得编码复杂度大幅提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在保持视频质量和比特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提高HEVC帧内预测过程的编码速度。本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分析,并且对视频压缩编码发展的历程做了简要介绍。综述了HEVC的编码框架、编码结构及关键技术,并对HEVC帧内预测的编码块划分过程和模式选择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考虑到HEVC的最优编码块划分结果与编码块的纹理复杂度相关,本文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离散化全变差(Discretization Total Variation,DTV)阈值的快速编码块划分算法。每个编码单元决定分割策略的阈值以图像组(Group of Picture,GOP)的第一帧作为关键帧获取。再采用提出的算法对GOP中的其它非关键帧中的编码单元(Coding Unit,CU)编码,编码时先计算其DTV,并与对应CU大小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决定CU的分割策略,分割的策略包括直接跳过该深度层CU的编码、提前终止编码块分割、或执行原HEVC测试模型(HEVC reference model,HM)中原有的步骤即不做任何处理。为了维持阈值的自适应性,阈值根据每一个GOP中的关键帧不断更新,使之适应视频内容的时间变化。接着在分析了HEVC帧内预测模式选择过程的计算复杂度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的快速模式决策算法。该算法利用方向模式的方向梯度来同时减少了帧内预测中粗模式选择(rough mode decision,RMD)和率失真优化(rate distortion optimization,RDO)过程中的候选模式数量,来达到减少编码器复杂度的目的。最后,分别对提出的HEVC帧内预测快速编码块划分算法和模式决策算法以及将两个算法组合成一个两步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视频质量和比特率损失微小的前提下,本文算法能有效降低HEVC帧内预测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网络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复杂网络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数据,并总结了不同领域复杂网络的特征,发现复杂网络
一直以来,人脸都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热门研究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于人脸美化、人脸识别、人脸动画等人脸相关的任务需求量巨大,促使学术领域的更多研究员投
学位
随着物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的确立,社会正步入万物互联的时代。车辆监控、智能抄表、智能追踪等领域都会涉及终端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等问题,这些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过渡金属钯催化高烯丙基醇的碳-碳键选择性活化的烯丙基胺化反应以及中心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的溴代丙二酸酯与α,β-不饱和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环丙烷化反应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中信息感知和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多数应用中,不仅要求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更需要精确的位置信息。因此,
大脑皮质高级认知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两类重要的神经元:兴奋性投射神经元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协同作用。这其中,尽管中间神经元的数量仅占皮质全部神经元的20%-30%,但却是神经环
农作物病害识别一直是图像识别领域的重要问题。引入新的学科理论,结合最新科技,为了探索最优图像的识别策略,图像识别领域开始关心多种方法综合使用。鉴于传统图像处理在作物病害应用中复杂且效率低下的手动设计特点,本文研究了深度学习算法在作物病害识别中的性能,主要做以下工作:(1)本文农作物病害数据集总计40772张图片包含10种作物,26种病害种类和标记有病害程度的样本共计59类,并研究了模型训练前的数据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接入用户数且与现有通信架构兼容,已成为5G的候选技术之一,其主要思想是不同用户同时共享同
本文主要设计了三种工作在60GHz毫米波的近场辐照系统,仿真分析了系统辐照区域的SAR值分布均匀度,对模型进行了优化改善,从而获得了更好的辐照均匀度。为了更高效的研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