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是金融体系和机构的基本属性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全部业务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以1952年马柯维茨创立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代表的现代金融理论中,风险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实务中,甚至有人把金融比喻为一种以承担风险来换取收益的游戏.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曾经说过,资金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三大支柱.可见,对风险及其管理理论与技术的认识构成了我们对现代金融认识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一面.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其真正的兴起只不过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历史.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和破产,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探索而发展起来的.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思想也主要是50年代发端的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和罗斯创立的资产定价理论以及布莱克和斯克尔斯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在这些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们一方面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在市场上创造了大量的套利和风险管理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也创立了不少的用于识别和量化风险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和技术,如Riskmetrics、Creditmetrics、KMV模型等.但是,这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只是技术层面的跃进,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方面的建构与之相配合,因此不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和广泛的指导意义.相较之下,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代表的金融监管部门于1988年开始发布的《巴塞尔协议》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上技术革新的成果,并在制度的规范方面给予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从而突破了单纯技术进步的局限性,一举成为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典范.《巴塞尔协议》历经数次补充和修订,一方面本文本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对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信用风险度量的理论、模型和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章.作为本文题目中所点明的研究范围,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对巴塞尔协议颁布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沿革及新资本框架中关于信用风险内部评价法的规定进行归纳和梳理.通过第一章的总结,我们基本弄清了巴塞尔协议自公布以来各个版本的主要内容,而且还通过不同版本内容上的比较来更好的体会整个协议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发展过程.同时,我们也明确了巴塞尔协议中关于信用风险度量的标准法和内部评价法的指标体系.在具体阐述风险管理模型和技术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诸多模型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的第二章.在这一章中,我们首先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资产的选择问题.从而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本章又分别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中的三大支柱——资产组合管理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期权定价理论.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三章对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两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KMV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加以对比.同时,也对Credit Metrics模型得以创立的基础一VaR模型的定义和基本方法进行了概述.作为本文的落脚点,第四章没有拘泥于具体的风险类型,而是从较为广泛的范围内对我国微观经济层面的风险管理理论、模型及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这一章中,我们分别对我国股票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和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对VaR模型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挑战进行了阐释,从而总结出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在我国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能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