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植物往往能够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外来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已大面积入侵我国的华北区域,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当入侵植物入侵到一个新的领域,往往能够改变其原有的资源利用策略,进而比本地种有更好的资源竞争优势。氮素养分在促进植物入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入侵植物氮素利用策略和其在本地植物竞争模式下的作用和植物-土壤反馈机制仍鲜有研究。那么,入侵植物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竞争模式下,不同形态氮源添加会对黄顶菊及本地共生植物(反枝苋、鬼针草)的资源竞争有着怎样的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进行同质园试验来探明不同形态氮素添加对入侵植物黄顶菊与本地共生植物竞争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杀菌剂处理和同位示踪方法来探讨黄顶菊与本地植物氮素分配特征的影响。主要所得结果如下:不同形态氮素添加试验表明,入侵植物黄顶菊的生长和繁殖状况对氮添加的响应要高于其他两种本地植物,尤其是对铵态氮的响应最强,但是两种本地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的响应差异不明显。并且随着黄顶菊种植比例的增加(1:3、2:2、3:1)其单株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黄顶菊的种间竞争要小于种内竞争,其竞争密度决定了黄顶菊对养分的依赖程度。黄顶菊在与两种本地植物共生的情况下,其交互作用指数均大于1,也说明黄顶菊在与本地植物共生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但其竞争力却因竞争对象的不同表现出物种特异性,这为选择合适替代物种实现对入侵植物的生态替代提供了理论依据。黄顶菊为AM真菌共生植物,灭菌处理促进了黄顶菊生物量的积累,表现出正的反馈作用,暗示特定条件下AM真菌能够对黄顶菊表现出病原菌寄生行为。非灭菌处理下黄顶菊在与鬼针草共生时相对产量大于1,而与反枝苋共生时相对产量小于1,这也印证了黄顶菊竞争能力因竞争对象而变化的物种特异性。该结果还表明特定条件下AM真菌共生降低了黄顶菊的适合度,且这种影响并不因是否存在竞争而变化,但AM真菌对黄顶菊抑制作用强弱却与竞争对象是否为菌根共生种密切相关。同位素标记试验表明,单种条件下所有供试物种均偏好于吸收硝态氮,然而竞争条件下入侵种黄顶菊更倾向于增加吸收铵态氮或有机态氮,显示了其较为灵活的养分利用策略。特别地,阻断AM真菌和黄顶菊共生关系后,后者进一步增加了对铵态氮素的吸收,推测该形态氮素可能与黄顶菊在入侵地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密切相关。总之,该部分研究显示,AM真菌在黄顶菊入侵地可能作为限制性生物因子,而种间竞争促进了物种间养分利用策略的分化,入侵植物黄顶菊能够对氮源的获取策略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以上结果表明,种间竞争条件下黄顶菊对氮源的获取策略因竞争对象和竞争密度而发生改变,可为控制其入侵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