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早期建立的垃圾填埋场,多以露天集中堆放或简易填埋为主,其防渗措施非常简陋,主要依靠天然包气带对垃圾渗滤液的自然防渗。这些简易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不妥善处置将会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严重威胁,进而危害动植物的生长与居民的生命健康。所以对简易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是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本研究在典型简易填埋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维荧光光谱与室内柱模拟技术,研究了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在包气带和地下水模拟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阐明了DOM与重金属铅配位的作用机制;通过模拟毒性胁迫试验阐释了DOM-Pb(Ⅱ)复合污染物对植物的毒性。为正确评价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置及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填埋年限渗滤液DOM的荧光光谱特征、荧光峰位置及强度均有明显差异。与填埋5a渗滤液DOM相比,填埋10a的荧光峰发生明显红移(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其荧光强度较低,芳构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2、垃圾渗滤液DOM在迁移转化过程中部分污染物会被土层阻滞,土层厚度愈大阻滞能力愈强,但土壤对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截留会发生饱和。同时,垃圾渗滤液DOM在迁移转化过程中受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较为明显,微生物可以将部分污染物降解。DOM中各组分的荧光响应值比例在迁移转化中发生明显变化,荧光峰强度不断降低。3、垃圾渗滤液DOM是Pb(Ⅱ)的强有机配位体,配位比例接近1:1,二者荧光猝灭类型可能属于静态猝灭。10a渗滤液DOM紫外区、可见区类富里酸配位荧光基团的比例分别比5a渗滤液增加了17.68%和7.96%;而配位稳定常数(1ogK)则分别降低了10.13%和17.42%。垃圾渗滤液DOM对土壤中Pb(Ⅱ)的纵向迁移具有促进作用,5a和10a渗滤液DOM对Pb(Ⅱ)的累计迁移率分别是对照的2.41和1.98倍。与填埋5a相比,10a渗滤液DOM对Pb(Ⅱ)的溶出能力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渗滤液DOM对Pb(Ⅱ)的溶出能力呈降低趋势。在相同填埋年限的垃圾渗滤液DOM中,浓度越高的DOM对Pb的迁移溶出能力越强,且平均迁移量会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逐步降低。4、渗滤液DOM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DOM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比之下,较低浓度的Pb2+(25μmg/L~200mg/L)对种子的发芽率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而高浓度Pb2+(≥200mg/L)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与Pb2+浓度呈正比。在DOM溶液中加入少量Pb2+不但未表现出其毒性的叠加效应,反而通过Pb2+与DOM官能团的络合效应降低了对小麦种子的毒害,提升了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同时,垃圾渗滤液DOM或Pb2+及其复合处理打破了小麦脯氨酸合成与代谢的平衡,致使游离脯氨酸含量累积,垃圾渗滤液与低浓度Pb2+对小麦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也未表现出叠加效应,其毒害作用反而因为Pb2+与渗滤液DOM间的络合效应而有所降低。渗滤液或Pb2+胁迫同时导致了小麦POD活性增加,且低浓度Pb2+可显著降低DOM诱导的小麦POD活性的增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