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河运输具有运量大、污染少等独特优势,又适逢国家加快发展长江等内河航运的良好形势。水上交通安全是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保障条件,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和水上应急是水上交通安全系统主要的和基础的内容。就内河船舶等级划分与职务设置、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标准、内河船员适任性与素质对策、内河海事应急能力以及巡航搜救新模式等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保障内河交通安全、进而促进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应用聚类分析法,结合助航仪器和舾装设备、船舶操纵、通航管理特点,建立内河船舶等级划分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提出内河船舶等级划分由原五个等级改为三个等级,即甲板部一等船舶1000总吨及以上、二等船舶300总吨及以上至不满1000总吨、三等船舶不满300总吨,轮机部一等船舶:500千瓦及以上、二等船舶150千瓦及以上至500千瓦、三等船舶150千瓦以下。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提出内河船舶船员职务设置为:一等船舶设船长、大副、二副、三副、水手;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机工;二等船舶设船长、驾驶员、水手,轮机部设轮机长、轮机员、机工;三等船舶设驾机员和水手。
基于SHEL模型和最优化方法,建立了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模型,提出了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新标准的两个建议方案。方案一在新一等船舶中,增加1800总吨及以上或1500千瓦及以上的船舶配员档次;在新三等船舶中,增加了50总吨以下的船舶配员档次。方案二突出长江水系船舶的大型化趋势,其它水系新一等船舶配员标准与长江水系二等船舶配员标准对应。
建立了内河船员适任能力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以此构建了内河船员适任能力动态评估模型,从船员培训机制构建、船员适任评价和船员权益保障三方面提出内河船员素质对策建议,并提出内河船员动态评价制度、星级船员评选制度、内河重点跟踪船员名单制度、船员违法记分与强制培训制度和建立内河船员发证机构黑白名单制度等差异化监督制度。
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了包括水上交通安全压力、水上突发事件状态和海事应急响应三类指标的海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长江芜湖海事局进行评估,
通过长江芜湖海事局电子巡航案例研究,构建了电子巡航系统平台下的内河巡航救助模式,包括以巡航救助执法大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和大队-支队-指挥中心的运行机制。电子巡航试运行数据分析表明,巡航救助新模式巡航针对性和救助效率明显提升,辖区安全形势明显改善。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内河船舶等级划分模型、基于SHEL模型和最优化方法的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模型、内河船员适任能力动态评估模型、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的海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以及电子巡航系统平台下的内河巡航救助模式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内河船舶等级划分结果和内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结果已被国家海事主管机关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