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e bladder,NB),是由于脊髓损伤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数多,治疗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目前关于此病的治疗方法众多,但大多见效慢、费用高,甚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疗效难以确定的不足。因此寻求治疗SCI后NB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仍是医学界需要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电针相关穴位结合磁刺激骶神经根为主的方法作用于SCI后NB的患者,并对其展开临床观察,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膀胱功能障碍后患者主观对生存质量评分的影响,从而明确该联合治疗方案对SCI后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所起到的作用,结合主观判断和客观数据分析及探讨其用于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和与其他方法比较所存在的优势,总结出一种有显著疗效,简单价廉且又适于临床普及推广的治疗方案。方法以80例SCI后NB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执行饮水计划的前提下行间歇性清洁导尿,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常规组:给予口服维生素B族类的营养神经药物;B组为电针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对相关选穴进行电针方面的刺激;C组为磁刺激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对骶3神经根进行适当强度和频率的磁刺激;D组为联合组:是结合A、B、C三组的综合治疗方法。每组均予以4周治疗时间,治疗前、后给予生存质量评分、排尿日记记录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入选本研究的有80位患者,因各种因素的干扰,其中A组有1例患者脱落,D组有1例患者脱落,最终顺利参与并完成本次研究的共78人次。1.四组治疗前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四组治疗前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损伤后ASIA分级的比较,结果表示具有齐同可比性。2.四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四组治疗前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中的各项评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的各项评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其变化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C组和D组各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通过各项评估指标比较发现,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相对优势(P>0.05);D组各评估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3.四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四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主观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D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无论是单一的电针治疗、磁刺激治疗,还是综合采用的联合治疗对SCI后NB患者的膀胱功能和生存质量都有显著改善,这都可以从平均24h排尿次数、2次排尿间隔时间和尿量等方面观察到。但是也可以看出联合治疗方法的应用较电针、磁刺激的单一治疗方法整体疗效上有明显优势,所以可以得出电针结合骶神经根磁刺激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