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陶“残帖”装饰及“残破”审美趣味的形成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wanlebuxing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帖”为云南建水陶标志性装饰形式之一,盛行于清末民初,并绵延至当代的建水陶装饰。随着建水陶的发展,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残帖”的图式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就“残帖”的出现、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做出较为详实的考察,而是将其简单定义为建水陶所独有的装饰形式。事实上,“残帖”这种以“堆叠”、“残破”的文字、图绘为审美的趣味并不是建水陶装饰中所独有的。清代中后期,这种审美趣味在江苏、江西、浙江等一带广泛出现,并且在绘画、工艺装饰中都有涉及。其形成与清中晚期金石风尚的兴起、书法审美有着诸多暖昧关系。迄今为止,鲜有人就该细节进行梳理与深入考察,而这恰恰是本文研究重点所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试图将建水陶“残帖”装饰图式分解为“多种书体堆叠、并置”的构图与“残破”的审美趣味两个突破口,并试图将两者与“帖”与“碑”的书法审美相印证研究,以资获得一些启示。“帖”作为书法学习的重要依据与范本,将中国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多种书体都收录其中,对“帖”的学习意味着对多种书体(特别是行、楷、草)的熟悉与掌握。明末至清代,特别是清中期以后,随着金石考据的兴起,以篆隶为主要表现书体的金石学再度勃兴。至此,多种书体的学习与掌握最终固化为“多种书体”及“杂卷册页”并置、堆叠的形式。与此同时,金石学的发展也直接促使了金石书法对篆刻印章钤面、金石碑拓中“崩残”、“漫漶”、“残破”的注意,“残破”审美趣味由此产生。其最早出现在明末的篆刻、书法审美中;清中叶以后,随着金石学的极度繁兴,该审美逐渐被强化,最终固化于“多体书”、“杂卷册页”的堆叠、并置的图式中。这种混合了残破、漫漶的绘画形式被命名为“锦灰堆”,并广泛影响了当时的工艺装饰;建水陶“残帖”装饰便是属于这种审美风尚中的一个小部分。
其他文献
期刊
湖南湘绣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其皮鬅毛针绣法的鬼斧神工、肖像绣栩栩如生的工艺、浓艳精致的色彩和神奇浪漫的意境而闻名于世。在现代工业文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小气道梗阻症状,患儿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控制喘憋是治疗的主要
学位
基于 PRNN神经网络与 FIR子带滤波器 ,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非线性自适应预测滤波器。子带分解采用便于实时实现的 DCT,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对实际语音信号进行的非线性
鼻咽癌(NPC)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NPC的最佳方法[1],但放射治疗后常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临床表现为耳闷、耳鸣、
期刊
葡萄膜炎形成的小瞳孔和广泛性虹膜粘连及其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白内障摘除术则是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唯一治疗方法[1];然而,由于葡萄膜炎患
结合广西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拉会高架大桥的设计,探讨了山区高速公路在平面半径较小时采用大跨高墩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弯桥的设计计算内容、步骤、特点及注意事项,对同类桥
当下,传媒乱世之秋,而媒体融合正是这个乱世舞台上的主角。本文以数字化时代为研究背景,以产业经济学为研究视角,在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媒体融合这一传媒热点现象进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