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其研究范围已经从词汇,语法慢慢向语篇层面延伸。语言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也经历了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到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样可作为语言对比分析的理论指导。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人类语言结构关系的学科。认知语言学将思维和现实有机的结合,用来解释语言结构的差异,因此它作为语言对比的指导理论有其自身的优势。象似性理论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中心概念,但象似性理论应用于英汉语篇对比研究中很少涉及。所以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英汉语篇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基于国外语言学家关于象似性的分类和国内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王寅对象似性原则的扩展,他们认为象似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原则:顺序象似、标记象似、数量象似、距离象似和话题象似性。作者比较赞同语言共性论,并以此假说为理据,试图以中国著名文学家林语堂的英语小说《Moment in Peking》及两个不同中文译本《京华烟云》和《瞬息京华》作为语料,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在象似性理论框架内根据象似性不同原则对上述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其中增加一个中文译本的比较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并且为英汉语篇对比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论证素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汉语篇对比分析来论证不同名族之间的语言终究是有共性的:顺序象似性可分别从时间顺序象似、方位顺序象似以及因果逻辑顺序象似这三个方面比较;数量象似也从两种情况涉及:语篇构成中使用少量语言符号和运用更多语言符号构成语篇;作者同时认为对称象似性也是距离象似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话题是英汉语篇构成的源泉,所以话题象似性在英汉语篇对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虽然英汉语篇的构成在使用上述象似性原则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性,但是这些差异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差异的相对性和可理解性,也就是说英汉语篇结构的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英汉语篇中也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本民族思维方式的语篇结构,而且本族读者也能理解其大意,所以英汉语篇的共性体现在语篇构成中,即都使用了相同的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和话题象似性。象似性是语言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映射。英汉语篇都严格遵守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正常的语序来发展语篇;同样英汉语篇在因果顺序结构上的差异也是相对的,英语经常使用“果──因”的顺序,这只说明英语中“果──因”结构的使用频率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中不存在“因──果”结构,只是比例较小而已;在数量象似性中,英语语篇中替代、省略和照应三种衔接手段出现的频率较高,而汉语倾向于使用重复这种语篇衔接手段,但这种差异同样不是绝对的,在汉语语篇中也存有替代、省略和照应这些衔接手段,只不过是存在的比例相对较小。而英语中也存有省略的现象,但存在的数量上和汉语相比还是要少一些的;在距离象似性中,英语语篇中频繁使用照应这一衔接手段,但是这一现象在英语中也是相对的,尽管照应这种衔接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英语语篇也存有一些零式指代的现象,汉语语篇中零式指代使用频繁,但是汉语语篇中也同样存有照应现象,英语语篇中也有零式指代出现,而汉语语篇中也存有照应现象;在话题象似性中,通常情况下汉语经常以人作为思维的起点,而英语则多以客观事物作为思维的起点,汉语中的主语多以人为主,而英语中主语多以物为主,但这种情况也是相对的。 总体来说,英语篇章中体现的不同的象似性原则在作为译文的两个中文译本中表现出相似的篇章象似性原则。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象似性理论框架下英汉语篇对比中,不同之处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