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漓渚铁矿区位于扬子和华夏板块的拼接带——江绍断裂带的北侧。该地区断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较为强烈,接触变质带发育矽卡岩和角岩等,它们与铁、钼、锌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通过开展漓渚铁矿区内矿石特征、矿物形成顺序和成矿机制研究,为漓渚地区深部和外围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较详细的岩相学、矿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和研究,查明成矿地质背景并建立成矿模式,并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广山岩体其中一期的年龄为147.3±1.1Ma。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广山岩体至少存在三期岩浆侵入过程,且广山花岗岩体和栅溪闪长岩体应该是属于同一个杂岩体。切穿矿体的闪长玢岩的年龄为97.2±1.2Ma,其北侧俞家山岩体的年龄为98.1±0.8Ma,它们应作为燕山晚期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2)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岩相学和矿相学研究,将漓渚铁矿成矿期次从早到晚划分为3个阶段,即矽卡岩阶段、退变质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且主要成矿阶段为退变质阶段;(3)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广山岩体与漓渚铁矿成矿的退变质阶段的流体特征一致。同位素年龄和流体包裹体都证实,漓渚铁矿形成过程与广山岩体和栅溪岩体关系密切;(4)漓渚铁矿床经由四个阶段形成和改造:(a)新元古—早古生代阶段(地层沉积阶段);(b)加里东运动和印支运动阶段(构造运动阶段);(c)燕山早期阶段(成矿阶段);(d)燕山晚期阶段(矿体破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