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成分,也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资本形态之一。本文旨在梳理上海地区以及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以解放前夕的上海市为例,从接管的视角,对官僚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数量、资本额,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比例关系,官僚资本的作用和影响等问题,作定量的个案研究,由此管窥中国资本主义的构成等问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代表人民的新生临时政权军事管制委员会,即着手对这个囤积着大量官僚资本的大都市进行接管。通过有条不紊的接管工作,上海的官僚资本经历了从颠峰到死亡的巨变。这既是上海经济新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对旧上海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盘点的绝好机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解放前夕,存在于上海的官僚资本企业行业分布并不均衡。就投资总量而言,官僚资本投资于轻工业的要比投资于重工业的多。但从投资比重来看,官僚资本在重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远大于在轻工业中所占比重。更为重要的是,经研究发现:仅从数量来看,解放前夕上海重工业领域的官僚资本占上海重工业总资本的比重并不大,占整个上海工业资本的份额更是微乎其微;撇开行业界限不论,上海工业企业的官僚资本就总量来说,亦远少于民族资本的总量。这一点和以往官僚资本在中国资本中占据压倒优势和垄断地位的说法,有着显著的差距。
上海作为旧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紧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京畿之地,它的官僚资本在整个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应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上海的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例,也应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因而上海的上述比例状况,至少处于全国平均值的上层,甚至可能是上限,故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还提到,上海的官僚资本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不但给上海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型国营经济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铺垫。总之,本文考察解放前上海官僚资本的发展、总量、份额、地位和影响,希望藉此深化对官僚资本以及中国资本构成的认识,亦希望对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有所启迪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