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meta分析及其与症状体征的关系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ho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率仍较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术后会死于CRC术后的复发转移。目前临床上对CRC的早期诊断方式是肠镜、活检等,对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手段是肿瘤标记物及CT等影像学检查,但该类检查对CRC术后复发转移缺乏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研究认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可以作为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指标。目的:系统评价CTCs在CRC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防治CRC复发转移提供诊断依据。分析CTCs与CRC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的关系,为临床监控患者疾病进展和中医防治CRC术后复发转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在第一部分研究中,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发表的CTCs和CRC的原始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开发的Quadas2量表评估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15.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定量评价。由2名研究生独立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数据提取,计算CTCs在诊断CRC术后复发转移中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危Ⅱ期和Ⅲ期根治术后及化疗3个月内的32例CRC患者,并进行CTC检测,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该3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与CTC数据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纳入了 14篇,总共包含了 1749例病例。文献质量整体较高。汇总指标后,外周血CTCs对CRC术后复发转移诊断价值的Sen为0.71[95%CI(0.67,0.75)]、Spe 为 0.80[95%CI(0.78,0.82)]、+LR 为 3.61[95%CI(2.25,5.80)]、-LR 为 0.38[95%CI(0.27,0.54)]、DOR 为 10.66[95%CI(5.26,21.62)]、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Q值是0.7617、验前概率为20%,验后概率为48%。2.第二部分研究:(1)本研究纳入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占59.4%;女性13例,占40.6%,男女比例约为1.46:1。在CTC计数的分布上,男性分别为0个CTC的有3例,1个CTC的有7例,2个CTC的有7例,CTC>2的有2例;女性在0个、1个、2个及大于2个CTC的分布分别是3例、3例、4例及3例;CTC计数上二者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1)。(2)在年龄分布上,最大年龄75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为58.34±9.01岁,各年龄分段占比最大的是60岁以上,占50%;50岁及以下的最少,占18%;各年龄段在CTC为0个、1个、2个及大于2个的分布上,50岁及以下的分别是0例、1例、2例和3例;50-60岁的分别是2例、4例、4例及0例;60岁及以上的分别是4例、5例、5例及2例;各年龄段在CTC计数的分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3)。(3)在肿瘤分期上,TNM分期为Ⅱ期患者有4例,占12.5%,Ⅲ期患者有28例,占87.5%;Ⅱ期患者中,CTC数为0和1个的各占2例;Ⅲ期患者CTC计数上的分布分别是0个CTC的有4例、1个CTC的有8例、2个CTC的有11例、大于2个CTC的有5例;CTC计数与分期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1.00)。(4)在肿瘤发病位置上,纳入的32例患者中,有16例结肠癌患者,14例患者属于直肠癌,另外肿瘤发病位置位于直乙交界处的1例,位于直肠及升结肠的1例。16例结肠癌患者中,有3例未检出CTC,有5例检测出1个CTC,6例检测出2个CTC,2例检测出2个以上的CTC。而14例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CTC为0个、1个、2个及2个以上的分别有3例、4例、5例及2例;另外肿瘤位置位于直乙交界处和直肠及升结肠的2例患者分别检测出1个CTC和2个以上的CTC。在肿瘤发病位置上,CTC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856)。(5)症状分布上,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依次是乏力(24例)、舌淡红苔薄白(20例)、食欲不振(17例)、腹泻(13例)、腹胀(12例)、腰膝酸软(11例)、舌苔腻(6例)、舌紫红有瘀斑(5 例)等,分别占 75%、62.5%、53.1%、40.6%、37.5%、34.4%、18.8%、15.6%。CTC个数为2的一组中乏力占比最高,为81.2%;舌淡红苔薄白在CTC个数为0的一组中占比最高,为83.3%;食欲不振、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紫红有瘀斑及舌苔腻分别在CTC数量为0的一组、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CTC数量为1的一组、CTC数量为2的一组、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及CTC数量大于2的一组占比最高,占比分别为66.7%、60%、50%、45.5%、40%及40%。另外发现,舌紫红有瘀斑的患者全部见于CTC>0的患者中。统计分析发现,各组症状体征与CTC数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在CTC为0个、1个、2个及2个以上的各组中,症状体征的分布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591)。结论:1.CTCs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CTCs在Ⅳ期术后CRC中诊断价值或更高。3.术后一周以后检测到的CTCs与复发转移可能更具相关性。4.随访时间越长,CTCs与CRC术后复发转移越相关。5.CRC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舌紫红、有瘀斑、舌苔腻等。6.术后化疗后的患者不同CTC计数之间,在乏力、腹泻、腹胀、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舌紫红、有瘀斑、舌苔腻等症状体征分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7.舌紫红有瘀斑均出现在CTC>0的患者中,或提示CTC的存在与血瘀证有关系。
其他文献
1.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女性产后4周至12个月间出现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相同,核心症状发生均在相同的2周内,包括:情绪低落,兴趣感丧失,快感缺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注意力受损,精神运动性障碍,疲乏,产生内疚感和无价值感,和自杀念头。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8~35%。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社会和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同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膝痹通方中药口服组与常规西药口服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相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血清MMP-13水平、VAS评分、WOMAC评分以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膝痹通方治疗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相关作用机理,为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本方的临床应用推广。[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100例肝肾亏虚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
背景慢性肾脏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显著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的趋势发展。目前,对于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为主,并且结合本病的分期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慢性肾脏病早期,主要以治疗原发病、延缓病程进展为主;慢性肾脏
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损伤的特征及苦甘颗粒的干预机制,为阐明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作用规律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苦甘颗粒干预甲型流感的机制预测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的化学成分,以OB、DL作为筛选参数,选择OB≥30%,DL≥0.18的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苦甘颗粒各组成药物成分的靶点,Perl语言对药物靶点进行整理以及ID转换。检索Gene C
针刺效应是指通过毫针或电针等针刺疗法刺激穴位,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生物过程、基因及基因产物等变化,进而调节人体或实验动物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使失调或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引入针灸学,针灸相关的基本理论、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研究逐步开展,针灸效应机制研究逐渐成为针灸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效应机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大量针灸效应知识大多被记录在针灸效应相关文献中。为了指导针
本研究依托课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项目—基于精准医疗模式的糖尿病中医防治与管理(首发2016-1-4151)本论文由文献综述、糖尿病肾病证候特征探讨和益气活血方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三部分组成。1文献综述对近10年国内外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以及中医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专方专药的认识,从而对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整体全面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围绕在梗死核心区周围的部分心肌组织尚存部分侧支血管的血流供应,这片区域称为梗死边缘区。虽然梗死边缘区内的心肌细胞不会因最初的缺血损伤而迅速发生死亡,但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能够激活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同时由于梗死核心区心肌组织坏死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进而对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仍然保留着部分功能性,可以对抗急性缺血缺氧造
植物囊泡样纳米颗粒(P-VLNs)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内含生物活性脂质、蛋白质、RNA等成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膜结构的一类囊泡,已被认为是细胞间通讯的主要机制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植物类中药中发现囊泡样纳米颗粒(vesicle-like nanoparticles,VLNs)的存在,并且发现VLN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
目的:随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提升,临床症状缓解,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是目前艾滋病治疗中的难点之一,肠道微生物改变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相关性研究亦是目前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依托前期已有工作基础,分别选用参灵固本免疫颗粒、青蒿琥酯片及灸法联合抗病毒方案,对艾滋病AR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该病是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除脑、脊髓之外的神经组织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与体征。2019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1.164亿,位居世界首位,其中50%的65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会在25年内发展为DPN。DPN以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受累为主,多表现为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