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心理学的批判,亦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对心理和心理学的前提与界限,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内在勾连形式进行的批判性省思,考察一种作为传统心理学之外的探索主体性的其他可能选择的批判的“心理学”的可能性。首先从现代性思想建制的基本问题,即笛卡尔以来“意识的内在性”出发,揭示作为其主要反对者的马克思如何通过“感性对象性活动”的思想跃迁完成了其哲学的存在论根本变革,并最终击穿了这种内在性。而作为这一哲学变革的互文性构造,马克思关于“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的哲学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观为对过去一切已有心理学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一切可能心理学的想象提供了一种历史性的、总体性的和革命性的批判议程预言。在这种对现代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议程预言的思想视域中,笛卡尔以来“意识的内在性”在西方心理学发生发展中的具体赋形,亦即人类主体被心理学化的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得到专题性的考察,并在此之上为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的主体向度和客体向度的长期分裂,以及这两种向度所宣称的对这一分裂的虚假解决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具体解决方案,亦即作为“客观行动指向关系”的具体的普通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观。这种心理观作为“我对我的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的哲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通心理学意义的版本,为西方心理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性。由此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议程预言解决了两个问题:主体性何以可能,以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体性。前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反对笛卡尔以来的“意识的内在性”以及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后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反对对“意识的内在性”以及主体性的资本主义运用(appropriation)。最后,批判心理学(Critical Psychology & critical psychologies)作为西方左派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其他可能选择,无疑大大丰富和加深了我们对西方心理学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新情况内在勾连形式的理解,并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议程预言。本论文的结构是:首先奠定对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的理论基础,亦即对现代心理和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议程预言。然后在这种批判议程预言的思想语境中具体考察心理和心理学如何从主体和客体两个向度将人类变成了心理学化的主体。最后在西方左派批判心理学语境中探讨作为马克思批判议程预言的继承与发展的心理和心理学的其他可能选择。可以说,论文由三个主题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现代心理和心理学的“哲学心理学”层次的批判,第二部分是对现代心理和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层次的批判,第三部分则检视两种层面的批判是如何在西方左派批判心理学话语中历史性地真正展开的。本论文系目前国内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出发清理心理学的前提与界限,并内在地打通两者之间的思想史逻辑勾连,从而赋予作为传统心理学之外的其他可能的批判心理学一种合法的起点的学术著作。在对马克思与批判心理学的文本开掘、观点评介与引申,以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把握方面均有一定创新。对于促进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域和新方向的开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深化对心理学与资本主义内在勾连的新情况的认识与批判,以保有一种对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将人类主体性心理学化的趋势的警惕。最后,本文对于心理学,包括中国心理学的建设和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