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中有效成分与色度值的相关性及壳聚糖修饰的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Vaccinium spp.)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与东亚的多功能小浆果类果实,具有抗癌、抗氧化、保护视力、保护心血管等药用价值。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花青素是一种黄酮类水溶性天然色素,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增强人体免疫等生理功能,在临床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巨大潜力,但因其稳定性较差,易受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影响,从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本文对蓝莓主要化学成分和色度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对壳聚糖修饰的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理化性质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以36种不同产地的蓝莓果实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色度值,比色法测定花青素、黄酮、多糖和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等6种花色苷单体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蓝莓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法将13个指标归为3个主成分来表述,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606%,第一主成分由花青素、花色苷和L*决定;第二主成分由多酚、黄酮、飞燕草素-3-O-阿拉伯糖苷和a*、b*决定;第三主成分是多糖。聚类分析结果将36个样本聚为4类,第3类群品种最多,主要表现为花青素、6种单体花色苷、多酚含量相近;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蓝莓果实色度值L*、a*与花青素均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b*值与总酚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蓝莓果实色度值与成分含量构成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蓝莓中花青素、6种单体花色苷、多酚含量以及L*值可以作为评定蓝莓品质差异的主要指标,且可以通过量化蓝莓果实色度值结合回归分析预测化学成分含量,为蓝莓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2..研究了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基础制备工艺。首先以蓝莓花青素为原材料,将其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成脂质体,分别考察了甲醇、乙醇、氯仿3个破乳剂破乳情况及其用量,发现最终选择用10倍量的甲醇溶液破乳,表象澄清透明,并且游离药物与脂质体分离明显;其次对离心法、透析法和葡聚糖凝胶柱法3个包封率测定方法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超高速离心法能有效使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分离,且所需样品量少,耗时短;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法考察了影响脂质体制备的缓冲液pH、磷脂浓度和超声水合时间3个因素,结果证明条件在磷脂浓度15mg?mL-1,pH为6.8,超声时间为40min下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1.23±2.0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98±0.24,平均Zeta电位为-25.71±3.21mV。总之,用本试验筛选出的花青素制备方法制备的花青素脂质体粒径符合纳米标准,且分散性良好,电位比较稳定,为花青素的制备生产提供了参考,使其生产工艺更加全面,给后续制剂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研究壳聚糖修饰对花青素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花青素脂质体进行修饰,发现浓度为0.1%的壳聚糖溶液修饰脂质体时包封率为82.03±0.829%,Zeta电位为31.91±0.481mV,多分散指数均在0.3以下,表明脂质体分散性良好。储存稳定性实验表明脂质体适合保存在4℃下并且最长不能超过2个月;颜色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的掺入可以提高花青素脂质体的颜色稳定性和载药量(LC);体外释放和模拟胃肠消化实验表明,壳聚糖的掺入延长了花青素的持续释放,而且延迟了花青素在体内的保留时间,并充分发挥了药物作用,为花青素制剂在医药行业提供参考。
  4.研究壳聚糖修饰的花青素脂质体与花青素脂质体及游离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比较。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方法进行氧化分析。结果显示:经壳聚糖修饰后的花青素脂质体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花青素脂质体,并且它们的抗氧化活性都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分子修饰脂质体可以有效提高花青素脂质体的稳定性。本项研究对于功能性食品,膳食补充剂和药物制剂的稳定递送系统具有巨大潜力。
  结合蓝莓的品质评价和壳聚糖修饰的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有关研究结果可知,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蓝莓中各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蓝莓的来源,并且可以根据色度值的大小来推测花青素和多酚含量;此外,蓝莓花青素脂质体的制备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严格把控缓冲液pH、磷脂浓度和超声时间是制备脂质体的关键;为提高脂质体的应用效果,将壳聚糖对蓝莓花青素进行修饰,能够有效提高花青素脂质体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使花青素的药效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其他文献
摘 要:2007年7月1日,国际贸易结算领域的新惯例——UCP600将生效该惯例的产生与商务实践的飞速发展和UCP500的本质缺陷密切相关较之于UCP500,UCP600在文本结构条款内容语气措词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各大进出口企业及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新的惯例,以确保顺利渡过不足半年的过渡期,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并把业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  关键词:国际贸易
期刊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在化疗过程中,化学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杀死人体正常分裂的健康细胞,引起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等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骨髓造血功能有着显著的刺激作用,能使血象恢复正常,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使化疗顺利完成。中医将骨髓抑制归为“虚劳”“血虚”等证的范畴,而免疫功能下降与气血关系同样密切。因此,补气养血方可以用于改善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两仪膏来源于我国明代医学著作《景岳全书》。该配方由人参和熟地组成。其功效是益气补血,主治积劳虚损,阴虚精不化气,以致
我国采用鹿茸治疗肾阳虚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鹿茸可补充肾阳,强健体魄。药理学研究表明鹿茸总蛋白(SDAPR)对顺铂和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KI)具保护作用,但其活性蛋白并不完全明确,作用机制也尚未阐明。为全面了解SDAPR减轻药源性肾毒性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了SDAPR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具保护作用的活性蛋白组分以及分子机制。
  采用低浓度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脱脂后梅花鹿二杠茸中SDAPR,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SDAPR提取工艺,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SDAPR
金生源胶囊是由丹参、黄芪、干蟾皮、甘草、党参、牡丹皮、鱼腥草等24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功能为祛瘀健脾,利水消肿,清热利湿解毒,软坚散结。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停者。本论文对金生源胶囊的质量评价方法及药效学进行研究,建立可控、有效、科学、可靠的质量标准,以便更全面控制其质量,明确药理活性。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金生源胶囊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金生源胶囊中丹参、黄芪、甘草、牡丹皮、党参5味药材,结果表明5味药材供试品溶液色谱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
[摘 要]随着农村土地的征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失地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值得社会关注。失地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健康保护、文化娱乐、家庭照顾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改善农村失地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是一个需要受到多方面、多层次关注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区、老人自身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对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从三个方面作了一定的对比和分析,并对他们失地后如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的促进因素和逻辑起点而人力资本理论自身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随着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和成熟,仅以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不能涵盖和支撑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因此,人力资本理论作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局限性  关键词: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逻辑起点;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白囊耙齿菌是一味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中药,为填补白囊耙齿菌子实体的研究空白,全面开发其药用价值。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白囊耙齿菌子实体不同提取物防治慢性肾炎药理活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白囊耙齿菌小分子部分对慢性肾炎的预防作用,并将小分子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和结构鉴定,确定了小分子部分预防慢性肾炎的活性成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综述部分:对白囊耙齿菌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概述。白囊耙齿菌化学成分研究局限于多糖、腺苷和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囊耙齿菌发酵菌丝体粗多糖具有抗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关键是要协调好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关系前者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做大蛋糕;后者以分好蛋糕,确保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根本必须协调好两大机制,注重效率尺度和公平尺度的内在统一,实现社会和谐,同时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关键词:动力机制;平衡机制;社会和谐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07-03     实现在完善社会主
期刊
摘要:IPO(即首次公开发行)的显著作用是使资源配置合理化,但是,由于我国的IPO市场存在很多扭曲的现象,如IPO的抑价现象IPO首日超额收益等,造成了IPO效率体制的低下,所以引进高效率的市场发行体制是必然选择,加入了数量歧视能力的询价体制被证明是提高IPO效率的有效机制由于我国特殊的“二元结构”体制以及行政制度的束缚,询价制度在我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通过对我国股市2002—2004年(
期刊
环丙烷不仅是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也是相关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分子合成的关键中间体。生物活性分子中引入三氟甲基可显著改变其极性、酸性、偶极矩、亲脂性以及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物理、化学及其生物学性质。目前,三氟甲基功能化环丙烷已在医药、农药、功能材料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
  1、相关实验原料合成
  本实验以2,2,2-三氟重氮乙烷(CF3CHN2)作为C2合成子,利用廉价易得的三氟乙胺盐酸盐与亚硝酸钠,在温和安全条件下高效合成9种C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