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货膨胀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现象,通货膨胀研究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作为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宏观指标之一,通货膨胀的变化和走势对于判断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走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和分析通货膨胀的趋势和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含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通货膨胀,接下来又进入了较长时期的通货紧缩,宏观调控也经历了从抑制通货膨胀到缓解通货紧缩,从调控内部均衡到内外均衡兼顾的各个阶段。根据中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周期来划分,大致来讲可以将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历史变化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到1992年时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以后通货膨胀高涨的时期;1993年到1997年是治理通货膨胀取得初步成效的时期;1998年到2002年是从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治理通货紧缩的时期;2003年以后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一轮通货膨胀开始显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现象频繁出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1984年至1996年的12年间,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上涨了2.6倍,年均上涨8.2%,其中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高峰期的年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8.8%(1988)和24.1%(1994),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到改革开放的进程,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自200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负转正后,到2005年6月,已连续30各月处于上升状态,据有关报道和实证分析,尽管2008年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中国的物价并未因此而下降,2010上半年的物价形势也并不乐观。因此分析和研究通货膨胀的冲击原因及过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的趋势对于有效抑制和防范通货膨胀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大量国内外文献阅读的基础之上。作者阅读了大量有关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规则和通货膨胀压力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涉猎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并对一些与本文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严谨的理论分析和模型推导证明。本文构建了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的宏观经济模型,并辅之以严谨的数学推导和逻辑证明;研究方法比较规范。历史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本文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的历史做了较为详实的描述,对通货膨胀历史上的表现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文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抽象演算和推导,还对中国的实际货币政策运行效果进行了反省,并对一些热点争议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分析和测量通货膨胀趋势的三种方法:货币流通速度法、P-star方法和新的测量通货膨胀压力的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其次,利用中国的宏观月度数据建立了一个新凯恩斯模型,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测量通货膨胀压力的方法计算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文章发现:(1)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2)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一直存在紧缩的趋势。2003年以后的通货膨胀压力虽然逐步上升,但大部分依然为负值。(3)根据通货膨胀压力指标可以初步推断,2003年以后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内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