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伴随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为此,要掌握现代日语的敬语,就有必要把握战后日语敬语意识和敬语使用的变化。而本文正是关于战后日本敬语意识和敬语使用的变化的实证研究。为避免小规模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问题,本研究主要在整理、解读日本内阁府的“国语舆情调查”(1977年、1992年)和日本文化厅的“国语舆情调查”(1995年以来每年1次,已有17次)等文献数据基础上展开了以下考察,结论如下:第一,战后日本的敬语论逐渐完成一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战前延续下来的敬意论和关系认识论的对立逐渐走向融合;二是随着社会语言学及politeness理论的引进及地位上升,“敬语研究”发展为“敬语、敬意表现研究”及“待遇、体谅表现研究”,并确立一种以主张“敬语乃人际距离之表现”为特征的敬语论。而在敬语观方面,则经历了从把敬语看作上下关系的语言表现到把敬语看作相互尊重的语言表现、再到力求使敬语成为一种“以相互尊重为基础的自我表现”的语言形式的变化过程。第二,在二战结束后至1990年代初期这一期间,敬语使用呈混乱状态,敬语使用及其相关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成为一种新的尊敬语的倾向、谦让语“(?)/(?)”的尊敬语化、谦让语“あげる”美化语化以及不懂敬语使用规则的年轻人的增加趋势这四种“现在进行式变化”,而“从绝对敬语到相对敬语”、“对话敬语的发展”、“敬语敬意程度的渐减与增强”、“敬语大众化”、“敬语使用基准由上下人际关系向亲疏人际关系的转换”以及“特定场合避免使用敬语的定势化”则是敬语变化的大潮流。1990年代中期以后,在敬语使用及其相关意识方面出现三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一是使用敬藉不再只是为向对方表示敬意,也为向对方表示对于彼此关系的自我认识;二是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敬语及其使用规范的时代性和多样性;三是若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敬语使用新规范已经形成。第三,上述敬语意识和敬语使用的变化是战后日本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交往模式变革的产物,而推进这种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交往模式变革的主要社会因素在于民主化、产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第四,今后敬语的变化将继续呈现三个特征:在持续“从绝对敬语走向相对敬语”的同时,敬语的主体性和绝对性将愈益增强;较之“敬语的大众化”,“敬语的职业语化”的倾向将更为鲜明;基于传统规范的“误用增加”论被摒弃,代之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变和创新敬语的形式和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