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16年9月-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门诊就诊的厌食症患儿病例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评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专病诊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09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门诊就诊厌食症患儿的病例共2204例,将符合标准及资料完整的28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分型、证候、处方用药等,选取治疗4周作为评价时间节点(未满4周者,以疾病疗效评价达临床痊愈作为评价节点),对病例的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以及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运用EXCEL表格及SPSS20.0对病例资料频数分析、聚类分析,spss clementine12.0进行药物关联分析。频数分析涉及性别、年龄、证型、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关联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用于统计常用药对及三联用药分析,最终得出药物组合规律,总结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证型特点及理法方药规律。结果:1.疗效评价按疾病疗效评判标准,临床痊愈198例,占70.0%;显效29例,占10.2%;有效38例,占13.4%;无效18例,占6.4%;临床总有效率达93.6%。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判标准,临床痊愈90例,占31.8%;显效128例,占45.2%;有效47例,占16.6%;无效18例,占6.4%;临床总有效率达93.6%。2.关于厌食症的证型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2.1小儿厌食症的证型分布本次课题录入病例中脾胃湿热型92例(32.5%),脾失健运型71例(25.1%),脾胃气虚型109例(38.5%),脾胃阴虚型4例(1.4%),肝旺脾虚型7例(2.5%)。2.2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及药对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消食类中药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常常组合使用,用于各种证型的厌食症;其他的常用药对有茯苓-薏苡仁、茯苓-法半夏、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山药、藿香-厚朴-茯苓、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焦山楂-焦神曲-佛手等等。2.3主要证型的核心处方或常用中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脾胃湿热型多用藿朴夏苓汤、泻黄散加减;脾失健运型多用不换金正气散、保和丸加减;脾胃气虚型多用七味白术散、异功散、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胃阴虚型常用药为麦冬、生地、地骨皮、淡竹叶、灯芯草、玉竹、辛夷、石斛、炒麦芽、炙甘草;肝旺脾虚型多用柴胡舒肝散加减。结论:针对于小儿厌食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既可以改善患儿的进食及营养摄入问题,又可以综合改善大便、睡眠、精神等其他兼症。本课题详细的归纳及总结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理法方药,为专病诊疗的优化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