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模式,是自然的揭示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将传统隐喻理论发展完善成为概念隐喻理论,进而指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发生于人类概念体系层面的“跨域映射”,即用熟悉和具体的概念描述陌生和抽象的概念。莱考夫和约翰逊从认知角度将隐喻细化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作家以其为基础并加以创造性发挥,艺术性书写,就营造了文学美的意境。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红字》以隐秘深刻的寓意象征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见长,通篇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性语言,对表达人物抽象的内心世界和加深作品主题有深刻意义。本文借用基本概念隐喻理论并以结构隐喻为主,从认知的角度阐析《红字》中新奇独特的隐喻性语言,以揭开霍桑式语言的神秘面纱,系统完整地解读《红字》。首先,本文第一章从自然景物层面分析了《红字》中大量的自然现象及景观如流星、阳光、森林、植物、小溪等,并指出上帝存在于自然并隐喻于自然这一主题。在该章节,作者又分别通过“森林即伊甸园”、“阳光即上帝的恩宠”、“小溪即人生的镜子”等三个具体结构隐喻全面论述了作者借自然之手与上帝,与作品人物,与小说读者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其次,作者在第二章节通过结合霍桑宗教观的矛盾性,解读了清教主义统治下的惩罚机器——刑台,概括出了“人生是一场戏剧”这一结构概念隐喻。最后,通过结合作品主体与作品前言“海关”一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前言与作品主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并通过对比“海关”叙事者与作品人物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人生历程,进一步得出了“人生是V字形的朝圣之旅”这一结构概念隐喻。客观物质世界展示给我们的只是假象,而通过客观透露出的“灵性”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在分析作品中隐喻某种神秘力量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上,本文借助一系列概念隐喻全面解读了作者及作品人物思想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根本,进而更深层地去解读作品中人物的“罪”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