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心肌疾病。DCM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免疫机制在DC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是一类对不同免疫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免疫分子。趋化因子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N端半胱氨酸数目和排列方式不同,将趋化因子分为CXC、CC、C和CX3C四个亚族。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SDF-13’A、MCP-1-2518G/A、CCR2-64I和CCR5△32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如HIV-1、慢性炎症、过敏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癌症)存在着密切关联。但是,关于SDF-13’A、MCP-1-2518G/A、CCR2-64I和CCR5△32基因多态性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为此,本研究设置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分析SDF-13’A、MCP-1-2518G/A、CCR2-641和CCR5△32的突变频率,并比较此突变频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iection fraction,LVEF)、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和有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病史间的关系,旨在研究SDF-13’A、MCP-1-2518G/A、CCR2-64I和CCR5△32在评估DCM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和PCR方法检测SDF-13’A、MCP-1-2518G/A、CCR2-64I和CCR5△32基因多态性。以心脏彩超检查DCM患者LVEF值,按照纽约心脏学会分级(New York heartassociation,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依据心电图结果判别DCM患者是否伴有心律失常。
[结果]
1.在DCM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SDF-13’A突变频率分别为24.36%和19.3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CCR2-641突变频率分别为22.44%和23.7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根据LVEF值将DCM患者分为LVEF>35%组和LVEF<35%组。两组SDF-13’A突变频率分别为38.57%和12.79%,相差显著(P<0.05)。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在这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VEF>35%组和LVEF<35%组中CCR2-64I突变频率分别为30.00%和16.28%,差异显著(P<0.05)。
3.依据NYHA标准将DCM患者分为心功能Ⅰ-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两组SDF-13’A突变频率分别为33.33%和15.38%,相差显著(P<0.05);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CR2-64I突变频率在心功能Ⅰ-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中分别为29.49%和18.53%,差异有显著性(P<0.05)。
4.根据是否伴有心律失常将DCM患者分为心律正常组和伴有心律失常组。两组SDF-13’A突变频率、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CR2-641突变频率在两组中分别为30.21%和1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
5.根据是否有VMC病史将DCM患者分为无VMC病史组和有VMC病史组。SDF-13’A突变频率在这两组中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无VMC病史组中MCP-1-2518G/A的从、AG和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49%、64.58%和14.58%,在有VMC病史组中MCP-1-2518G/A的AA、AG和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66%、36.67%和46.67%,两组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相差显著(P<0.05)。CCR2-64I突变频率在无VMC病史组和有VMC病史组分别为28.12%和1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
6.在DCM患者及正常人中未现CCR5△32突变。
[结论]
1.SDF-13’A在心功能状态较好(LVEF值较高、心功能分级较好)的DCM患者中突变频率高。
2.有VMC病史的DCM患者中MCP-1-2518G/G基因型频率高。
3.CCR2-641在心功能状态较好(LVEF值较高、心功能分级较好、心律正常)和无VMC病史的DCM患者中突变频率高。
4.SDF-13’A、MCP-1-2518G/A和CCR2-64I在评估DCM患者的预后中有一定的意义,提示SDF-1、MCP-1和CCR2可能参与DCM心功能损伤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