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制成品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大幅度增加;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3]。目前,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宏观上看,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发展很快,但当前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尚处于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1]。
主要制造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顺利完成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面对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引发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格局,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提高自主创新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核心,把握跨越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2]。
纵观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主要聚焦于低技术制造业企业层面的研究分析,对整个中国低技术制造业产业层面的研究较为匮乏,而且未形成一套规范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阐述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26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从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评估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与能力建设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框架。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首先结合国内外现状进行初步分析,阐述本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其次说明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研究结论,对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关文献做了综合评述。再次,选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年相关数据,对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26个行业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对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发明专利数等关键指标分析,对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明显增加,但同时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呈现明显不平衡的局面。然后,建立一个中国低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分析发现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各行业对引进技术的配套消化吸收投入虽有所增长,但依然普遍不足。接着采用DEA模型,选取投入与产出指标测度中国低技术制造业1998-2007年10年间的技术创新绩效,辨别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分析发现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并不理想,多数行业处于规模无效状态,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能力较弱,大量的技术创新投入并未带来较高的技术创新绩效。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无效率的意见及措施:提高R&D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适当缩小技术引进的范围,降低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一步加强各部门间协调,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