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及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及二者联合对治疗急慢性肝损伤模型是否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从而为肝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用浓度为30%的四氯化碳(CC14)油性混合溶液(5ml/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将65八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昭组(5只)、模型对照组(15只)、rhG-CSF预处理组(15只)、pHGF预处理组(15只)及rhG-CSF+pHGF联合预处理组(15只),在CCl4处理前24小时、2小时及造模时提前干预。在CCl4处理后24小时各组随机处死5只,做肝功能及肝脏病理检查,剩余10只用于观察存活率。比较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及存活率、肝功能恢复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情况。(2)用硫代乙酰胺(TAA)(250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6周的方法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实验组(26只)及正常对照组(4只)。在TAA诱导6周后,26只模型实验鼠中随机分出4只大鼠,为模型组(A组),用于评价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情况。证实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rhG-CSF治疗组(6只)、pHGF治疗组(6只)及rhG-CSF+pHGF联合治疗组(6只)。比较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CC14腹腔内注射后120小时内模型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10/10),肝脏病理组织学可见大而积肝细胞坏死,未见明显肝细胞再生,CC14腹腔内注射后24小时血清ALT、AST水平相对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2294.8±403.6)u/1vs58.1±26.4)u/l、(5045.6±1690.9)u/l vs(220.6±50.3)u/l(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rhG-CSF. pHGF、rhG-CSF+pHGF预处理组小鼠一般情况均明显改善;CC14腹腔内注射后120小时小鼠存活率均显著提高,分别是50%(5/10)、50%(5/10)、60%(6/10)(p<0.05);肝组织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且有较多的肝细胞再生;CCl4腹腔内注射后24小时后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105.4±81.1) u/l、(894.3±40.5)u/l;(1559.1±197.2)u/l、(1250.4±254.6) u/l;(1152.4±110.4)u/l、(863.5±42.9)u/l(p<0.05)。但各预处理组间在CC14腹腔内注射后120小时的存活率、肝组织病变改善程度、血清中转氨酶均无明显差别(p>0.05)。(2)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纤维化模型:实验大鼠在腹腔内注射TAA6周后,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肝功能指标AL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746.5±344.0)u/l vs(48.2±7.5)u/l(p<0.05),模型组大鼠肝炎症活动度平均计分及肝纤维化计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2.15±2.55vs0.20±0.08,7.65±2.01vs0.00±0.00)(p<0.01),模型组肝纤维化分期为S2-S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结果显示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ATL水平(p>0.05)、大鼠肝炎症活动度平均计分及肝纤维化计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肝纤维化分期为S1。各治疗组间在一般情况、肝功能指标、肝脏病理组织学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浓度为30%的四氯化碳汕性混合溶液5ml/kg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能成功的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2).G-CSF、pHGF及二者联合治疗均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具有保护作用,但三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3).G-CSF、pHGF及二者联合治疗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均无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