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人及组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是“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往往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相比之下,主体的能动作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专门性研究也不多见。民主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起始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生成期,同时也是主体由小壮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主体演进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挫折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在对主体生成的主客观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历程中不同阶段上主体的状态及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基本特征和经验启示。全文内容共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是本选题相关概念与问题理析。本选题涉及的主要概念和相关问题有:1.哲学上的主客体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主体的内涵;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构成及相互关系;4、主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主流和主线之间的关系。本章的主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由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部分构成,他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不同,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二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生成。本章着重对主体生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生成的客观因素包括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就主观因素而言,工人阶级由自发向自为的转变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形成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体能动作用的结果。本章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生成。第三章至第五章集中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历程。在这三个章节中,依据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及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也就是按照主体的成熟度,笔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历程划分为初始探索、艰辛开拓、走向成熟三个阶段,主体在其演进的每个阶段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和特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对这三个章节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坚持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真理与价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对每一类主体的理论与实践活动进行了纵向梳理,从而展现主体演进的历程;另一方面,对每个阶段上三大主体的贡献分别进行归纳,并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核心观点是:在主体演进过程中,随着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的理解和把握的逐步深入,主体不断成长壮大,并且走向成熟;伴随着主体的成长与成熟,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三大主体逐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的互动机制逐步建立起来,从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成功;三大主体在思想认识上统一于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在阶级立场上统一到无产阶级立场上来,是主体间互动机制建立的前提。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本章在第一至五章研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基本特征,即主体力量不断壮大,主体自觉性不断增强、主体间互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同时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结语部分对全文的观点进行了凝练和升华。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推进是三大主体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中国共产党居于核心和领导地位。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理解、认可和接受的过程,为此中国共产党不仅做了大量耐心、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动员,而且通过革命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共产党员英勇的革命行动昭示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理论工作者而言,他们也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只有服务群众、根植于群众的实践,其理论研究才能获得无穷的源泉,理论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已经日渐成熟,但这一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处于主体核心和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做出协调与整合。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主体互动机制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必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