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森林资源不断地被人类生产活动所开发和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针对如此形势,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人工林建设。目前人工林已在各国森林资源中占有相当比重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人工林发展过程中,其更新问题普遍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人工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人工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黄土高原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地貌区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劣,植被稀少。自上世纪国家开展人工林建设以来,该地区生态状况较之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喜阳性,根系发达,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贫瘠能力。其更新问题一直受到相关研究者重视。油松苗木能否良好生存生长除受苗木自身的生物因素影响之外还取决于苗木生长的外部环境。植物的生活史中,幼苗阶段是其最脆弱、对环境最为敏感的阶段,该阶段幼苗的生存生长状况对种群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论文以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人工更新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探讨了更新后油松幼苗的生存生长状况。研究包括对更新油松幼苗存活情况及不同环境幼苗存活特点的比较、对该地区油松幼苗抚育措施的探讨、对不同环境油松幼苗生长状况的分析及油松高生长和基径生长的相关性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分析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人工更新油松幼苗在不同生境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在所研究的四类生长环境下油松幼苗死亡率表现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下生境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杂木林下生境和灌木丛生境,死亡率最低的是草地生境。结合环境特点表明幼苗死亡率的差异与油松幼苗本身习性有关。2.油松幼苗在种植后的三年时期中,幼苗死亡数量在各时期分布不均。四种生境下,油松幼苗死亡数量最多的时期均为初植后时期,故初植后时期是该地区幼苗生存的瓶颈期。3.为提高更新后油松幼苗存活率,保障其顺利度过生存瓶颈,应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幼苗种植时应尽量避免伤及其根系,为其选择或营造出光照不太强烈、土壤较温润、低温变幅不大的生长环境,合理安排每个时期的抚育计划和具体措施。4.通过分析油松幼苗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所调查油松幼苗生长高度在不同生长环境下有显著差异。草地生境幼苗生长高度最高,其次为灌木丛生境和杂木林生境,桦木林生境幼苗生长高度最低。幼苗基径值在不同生长环境下亦差异显著,同时表现为草地生境>灌木丛生境>杂木林下生境>白桦林生境。5.通过回归分析表明该地区油松幼苗高生长和基径生长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6.选择幼苗生长高度作为代表指标结合幼苗生长环境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限制油松幼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酸碱度、苗周竞争度、栽植密度、生境坡度和光照强度,影响程度为土壤酸碱度>苗周竞争度>栽植密度>生境坡度>光照强度。幼苗生长状况不仅受单一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7.对该地区油松幼苗种植,建议在选取优良造林苗木的基础上,同时注意选择、营造有利于幼苗存活生长的环境条件。为有效促进油松幼苗存活和生长,建议幼苗栽植时选择pH值等于7或者pH值接近7的土壤环境。同时为使幼苗能获得足够的光资源,栽植密度可选择8株/10m2~10株/10m2,栽植不宜过密。人工抚育应适时去除与幼苗夺水争肥的杂草灌木以保证幼苗充裕的营养条件。此外,栽植地坡度不宜过大,可以选择20度以下的坡度地区进行栽植,否则会对幼苗生长造成较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