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环境对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与优化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正在成为严重的“城市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出行。为响应党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理念,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交通系统——轨道交通凭借其能耗低、效率高、大容量、占地面积少等低碳特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但由于其站点间距较大、可达性低等特点,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接驳来确保客流的合理集散,从而保证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因此,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以其灵活度高、节能健康、绿色环保等优势,再一次回归到公众的视野。在城市机动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慢行者的出行权受到机动交通的侵犯,出行环境日益恶劣。因而,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规划者对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的关注,是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文章以西安市轨道交通为例,首先对基于出行链的轨道交通接驳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慢行交通在解决“最后一公里”和交通污染这些问题上的重要意义,在探究步行和自行车现状出行环境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步行和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的主要因素。通过RP和SP调查法及调查问卷对西安市轨道交通主要的三种接驳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结合非集计模型中的MNL模型,建立了出行者接驳方式选择模型,并利用Trans CAD软件分别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检验,分别筛选出步行环境和自行车环境下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的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分别对两种环境下的某一显著性影响因素水平的调整,得到改善后的接驳方式选择概率,发现在对步行环境和自行车环境改善后,原本使用公交车进行接驳的出行者向步行和自行车接驳方式发生转变。基于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能够为引导居民参与绿色出行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调查学习困难与正常儿童WISC-CR 智商和智力结构的长时稳定性。被试先后参加两次WISC-CR 测试(间隔1.5—2年)。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儿童VIQ、PIQ 和FIQ 的重测相关均在0.71
<正>为什么说早恋不是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它是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早恋,说白了就是太早发生的恋爱,但我们不能说一个人要谈恋
<正>那年,他报考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招聘会上,主管看了他的简历直摇头:"呵呵,对不起,这个岗位我们还没有设,要招起码是研究生,你不妨去别的单位试试。"又在几处碰了一
期刊
眼下,家长陪读已经成了学生接受校外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而那些想快速提高孩子成绩的家长们,似乎成了这场教育博弈中最大的赢家和受惠者。一些家长对陪读趋之若鹜,甚至
期刊
<正> 19世紀的70—80年代,馮德奠定了近代資产阶級心理学的基础,建立起現代西方心理学第一个派別——构造派。馮德的哲学观点是馬赫主义和身心平行主义,心理学方法論是內省主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晶芳族杂环聚合物,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简称M5)。简述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以及由此聚合物干喷湿纺成型制备的高性能纤维,并通过与其它高性能纤
文章旨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澳在高等教育交流方面的道路,分析文化教育交流与政治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的互相牵制现象,梳理中澳高教交流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特点以及
对金属橡胶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混沌特性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系统振动的状态方程,计算了系统的Lyapunov指数,并根据给定的参数绘制了系统的时间历程图、相轨迹图,证明了系统存在混沌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是实现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作为学生的先进集体,应通过加强基层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