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狭邪小说兴起于十九世纪上半叶,是清末人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小说流派。它的兴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原因,包括近代的社会环境以及末世文人的生存状况催生其小说的兴起。二是近代都市环境中作家的创作动机;三是文学传统,主要包括《红楼梦》的影响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这两个方面。狭邪小说在兴起之初主要有两部重要的作品,即《品花宝鉴》和《风月梦》。这两部小说几乎诞生于同一个时代,并且为此后狭邪小说的发展奠定了方向,即描摹世态人情、关注世俗人生、刻画复杂性的主题模式以及现实主义的写风格。十九世纪后期,狭邪小说渐臻成熟,出现了《花月痕》、《青楼梦》等作品,从主题和写法上看已经初具流派性特征。由于作者大都经历坎坷、怀才不遇,因而其创作主要侧重于表现作家个人的情感世界,表达他们对现世人生的看法以及对理想人生的向往。艺术风格上仍未摆脱《红楼梦》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其总的风格是写实的,同时也充斥着感伤幽怨的情调以及柔丽委婉的浪漫情怀。十九世纪末期,狭邪小说发展至巅峰,出现了代表狭邪小说最高成就的《海上花列传》以及《海上繁华梦》等作品。狭邪小说发展到现在,才真正开始客观地审视青楼生活,并把妓院作为一个展示人生的舞台去揭示人类在滚滚红尘中无可奈何的生存状态,表现了作家对复杂性的宽容与理解,具有某种反映现实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平淡自然的美学风貌。甲午战争以后,许多被斥为“嫖界指南”的狭邪作品如《九尾龟》、《九尾狐》等相继出现,这些小说主要侧重于揭露嫖界黑暗,表现妓女与嫖客之间尔虞我诈的关系,书中故事无甚新奇,模式也大致雷同,而且写法粗糙,缺乏美感和韵昧,标志着狭邪小说走向堕落。近代狭邪小说中蕴含有丰富的原型,它们或隐或显地制约着叙事。具体讲,仙人思凡原型建构起犯戒受惩——凡间磨难——重返仙界的叙事模式。凡人游仙模式则聚焦游仙过程的艰难,行为主体超越生死、勘破色相方能成仙。因果相报模式既成为组织情节、安排结构的依据,也是制约人物命运的要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成为人物命运的预置模式。它还成为增加叙事魅力的手段,乡下愚伯模式建构起离开乡村到都市——流连都市——逃离都市回到乡村的叙事模式,其价值在于表现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