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是尚未很好解决的社会和医学难题,它常引起严重的尿储留、尿路感染,甚至肾衰竭,成为截瘫患者最主要的死因。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理想的治疗是通过恢复中枢神经控制而实现自主功,能性排尿。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令人鼓舞。目前脊髓损伤后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的手术方式通常为将支配躯体的神经根近端与支配膀胱的神经根远端吻合,待近端神经长入远端神经、支配靶器官膀胱后,形成膀胱神经的再支配。如果脊髓损伤后支配膀胱的神经根发生变性,那么势必影响吻合神经长入的效果,从而影响膀胱神经支配重建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对大鼠支配膀胱的脊神经进行定位研究,然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支配膀胱的脊神经病理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病人为了预防因排尿功能障碍而造成的对肾功能损害,临床上往往采用膀胱造瘘术,但带有集尿管的膀胱造瘘管对病人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四肢功能尚保留的病人,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无需集尿袋的膀胱造瘘管,以利于改善截瘫病人的生活质量。第一部分大鼠腰骶神经前根对膀胱功能支配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大鼠腰骶神经前根对膀胱功能的支配作用,并比较其性别差异,为定位支配膀胱的腰骶神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0只雄性SD大鼠和10只雌性SD大鼠的L4~S4脊神经前根进行电刺激,通过SMUP-PC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膀胱压力、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及膀胱平滑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 SD大鼠的L4、L5、S4脊神经前根不参与膀胱功能支配,L6~S3脊神经前根参与膀胱功能支配,其中以S2脊神经前根支配作用最大,其次为L6、S1、S3;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腰骶神经前根对膀胱功能的支配作用相同。【结论】不同的腰骶神经前根对膀胱功能的支配效能不同,腰骶神经前根对膀胱功能的支配作用无性别差异。第二部分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神经变化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圆锥以上横断及圆锥毁损后支配膀胱的脊神经的病理变化。【方法】SD大鼠36只,雌性,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12只,不做特殊处理;B组(脊髓横断组)12只,于大鼠T9~T11行椎板切除,将大鼠脊髓完全横断;C组(圆锥损伤组)12只,于大鼠T12~L6行椎板切除,采用重物下落打击法损伤大鼠脊髓圆锥,致完全截瘫。分别于术后6周、12周在神经节远端切取S1、S2神经根0.5cm,标本做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计算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结果】脊髓横断组S1、S2神经根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排列疏松,有髓神经纤维密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圆锥损伤组神经纤维明显减少,可见大量结缔组织和施旺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密度低于脊髓横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脊髓圆锥以上横断损伤后,支配膀胱的脊神经发生轻微变性,而圆锥毁损后,支配膀胱的脊神经发生明显变性。第三部分一种无需集尿袋的膀胱造瘘管的设计【目的】设计一种无需集尿袋的膀胱造瘘管。【方法】本设计由管壁、固定板、管壁外周的水囊、连接水囊的注水阀及管腔内的活塞瓣组成。适合膀胱造瘘后需长期置管,尤其是膀胱功能障碍但四肢功能仍保留的病人使用。【结果】本设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结论】本设计有望进入临床,为膀胱造瘘的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造瘘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