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髌骨作为人体最大的籽骨,与股四头肌、髌韧带等组成了人体的伸膝装置,主要完成伸膝关节等动作。其中,髌骨能够通过避免股四头肌对关节面的摩擦保护股骨关节面,还能够通过传递并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髌骨的稳定主要通过以下因素来维持:髌骨股骨髁的几何形状、韧带及髌韧带的静力性平衡、股四头肌内外侧力量的动力型平衡以及周围的关节囊。当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外伤破坏周围的平衡时,髌骨可移位,发生脱位、半脱位或倾斜等情况。髌骨可向各个方向移动,由于其生物力学特点,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外侧移位,且易复发。复发性髌骨脱位常见于创伤性髌骨脱位后,大多数病人因外力发生再脱位,到最后仅因轻度扭转或牵拉即可脱位。女性多见,可能与女性韧带过度松弛有关,且大多有明显家族史,双侧发病者占1/3,好发年龄15~17岁。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病人主要表现为髌骨周围钝痛,增加髌股关节压力的活动会使疼痛加剧,如上下楼梯和下蹲时。病人多有膝关节乏力、支撑不住“打软腿”,突然活动不灵,甚至摔倒的病史,有些病例出现关节肿胀,还可表现为交锁。因此,对于髌骨脱位病史长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否则时间愈久损害愈重,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髌骨软骨变性、骨性关节炎、骨软骨游离体、滑膜增厚、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等。患肢运动能力的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会影响到膝关节的正常发育,而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这些情况。对病情较轻、拒绝手术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可行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减少髌股关节负荷的活动,佩戴护膝等治疗,骨关节炎症状严重者,用非甾体类等消炎止疼药物对症治疗。但复发性髌骨脱位非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由于该病与外侧支持带紧张,内侧支持带松弛,髌骨及股骨外髁发育异常等众多的病理和解剖因素相关,手术方式可据此分为软组织平衡术和骨骼手术等,其中采用较多的手术方式为软组织平衡术,包括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等,但是,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且复发性髌骨脱位多合并有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等膝关节疾病,导致形成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游离体影响生活,采用单一的手术治疗不能取得术后良好的疗效。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采用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切开松解外侧支持带、紧缩内侧支持带和胫骨结节内移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即处理了软骨,骨软骨的损伤;又可以调整髌骨的力线并重建伸膝装置,改善髌骨位置,减轻髌股外侧关节压力和外侧支持带内末梢神经的张力,从而延长膝关节的寿命,防治髌股关节炎。复杂的解剖因素,加上对脱位发生的机制不统一,所以治疗上存在分歧。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统一的“金标准”术式,单一手术及保守治疗都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联合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切开松解外侧支持带、紧缩内侧支持带和胫骨结节内移术联合治疗4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5例,左膝18例。右膝24例,双膝同时发病的7位,年龄集中在16—28岁,脱位次数多为3-9次,初次脱位时均有外伤史。术前检查发现髌骨被动倾斜试验阳性,髌骨内外侧滑动试验阳性,测量的Q角值大于正常范围,术前常规行膝关节的正侧位片,轴位片及MRI等检查。对于有髌骨反复脱位史,骺板已经闭合或已过生长高峰,股骨外髁无严重发育不良的患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评估主要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部分,主观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包括使用Lysholm和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客观评估包括髌骨稳定性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2例均获随访,时间24~30月,术后Q角恢复至正常范围,术后影像学及体检复查髌骨稳定,主观评分与运动功能:Lysholm评分术前(48.83±6.07)分,术后(88.09±5.13)分(P<0.05),Tegner评分术前(3.80±1.40)分,术后(6.71±1.01)分(P<0.05)。症状显著缓解,运动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40例(95.2%)基本恢复正常,2例(4.8%)运动时偶有不适。结论与保守治疗和单一手术治疗相比,采用关节镜探查及治疗、切开松解外侧支持带、紧缩内侧支持带和胫骨结节内移术联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即处理了软骨,骨软骨的损伤;又可以调整髌骨的力线并重建伸膝装置,改善髌骨位置,减轻髌股外侧关节压力和外侧支持带内末梢神经的张力,从而延长膝关节的寿命,防治髌股关节炎。能达到一次手术解决所有问题,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和再次手术率,不但从经济上减少了患者的负担,且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疗效确切。本组研究仅为短期随访结果,远期预后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