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杜林论》写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杜林散布思想和言论,给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阻碍,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德国的社会民主运动岌岌可危。为了解除当时的困境,破除林思想的蒙蔽,恩格斯着手书写了《反杜林论》,对杜林思想进行一一驳斥。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详细梳理了杜林思想的错误本质,揭示了杜林思想的唯心主义内核,分析了杜林思想中完全平等的不当之处,反驳了人性、兽性的划分方法,恩格斯还对杜林思想中所宣扬的不平等源于暴力的说法做出了有力的反击。对《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恩格斯的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同时,也有利于明确无产阶级的平等观,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平等观。《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具有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不同时期如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平等观,二是马克思的平等观。《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的提出,主要是旨在对杜林的平等观的批判,肃清杜林平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大肆攻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的实质,可见,这一观点的提出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恩格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平等观的内涵:平等观念的产生源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决定了不同时期的平等观念;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实质上是消灭阶级。这种说明,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对杜林平等观进行批判得出来的。一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研究方法,二是批判杜林的“两个人完全平等的思想”,三是批判杜林的“人性”“兽性”言论,四是批判杜林的“不平等源于暴力”思想。这一平等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意义:(1)《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使后世对于平等有了明确的理论研究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2)用唯物史观作为哲学工具分析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体现的公平观念,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平等观所做出的论述,有利于深入社会本质来思考问题,进而真正将其逐一解决。(4)对《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的研究,为人们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