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从陆付耳首次提出微米中药的概念后,中药微粉就以其在中药领域中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但是,还是有很多中药微粉制剂的设计不够严谨,一些相关的研究不够深入,其粉体的质量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一些含有毒性成分的虫类药,因此,加强中药微粉的制备工艺技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不仅可以为中药粉体行业制定微粉生产和质量检验的相关标准提供参考,而且将在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课题以常用毒性虫类中药斑蝥为研究对象,探讨斑蝥超微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其不同粒径粉体的理化特征及其超微粉体的HPLC指纹图谱,为中药超微粉体行业质量标准的制订及完善提供试验数据。另外通过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建立不同粒径斑蝥粉体大鼠原位灌注模型,以斑蝥中主要有效成分斑蝥素为考查指标,探讨不同粒径斑蝥粉体主要药效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理。方法:(1)斑蝥超微粉体制备工艺的研究:以D90为考查指标,结合含量测定方法,对微粉粉碎时间、粉碎温度、药材水分、投料量及介质填充率等进行研究。(2)斑蝥不同粒径粉体的表征、物理特性评价及其质量控制研究:从外观性状、显微结构、物理特征、吸湿性、TCL鉴别及含量测定等方面对斑蝥粉体进行表征、评价及质量控制研究。(3)斑蝥超微粉体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以其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为指标,建立斑蝥超微粉体的HPLC指纹图谱。(4)不同粒径斑蝥粉体胃肠动力学研究:以其抗癌有效成分斑蝥素为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循环方法,建立不同粒径斑蝥粉体大鼠原位灌注模型。结果:(1)斑蝥粉体优选的超微粉碎工艺参数为:入磨水分为4%~6%,投料量为150~200 g,介质填充率60~70%,粉碎时间以16 min为宜,粉碎温度为-10~10℃;粉体D9≤75μMm。(2)斑蝥不同粒径粉体的表征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斑蝥经超微粉碎后,流动性减小,吸湿性增大;显微鉴别显示,经超微粉碎后,细胞器多出现破碎,失去了常见的显微鉴别特征;TLC结果显示,中粉、细粉、超微粉的斑点一致,而超微粉的主斑点最明显。(3)建立了 10批不同产地的斑蝥超微粉体指纹图谱,专属性较强。斑蝥超微粉体和普通粉体三氯甲烷提取物的HPLC图谱峰形基本一致,确立了 9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达到0.90以上;故认为斑蝥超微粉体HPLC指纹图谱可以同时控制斑蝥原药材及其超微粉体的内在质量。(4)建立了原位胃肠灌注样品的HPLC测定方法,该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能达到药物分析的要求。结论:斑蝥经过加工制成超微粉体后,其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显微特征、吸湿性、流动性及溶出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主要化学成分未出现明显变化;斑蝥微粉中斑蝥素的溶出量测定结果较细粉显著性偏高,从中说明了药材经超微粉碎后可以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对于节约斑蝥药材资源有重要意义。建立的斑蝥超微粉体HPLC指纹图谱为控制斑蝥的质量和粉体的行业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离体大鼠胃肠在胃肠灌注液中温育2.0h,大鼠胃粘膜、胃壁以及肠壁对斑蝥素无明显吸附、代谢和摄取。给予不同粒径的斑蝥细粉和斑蝥微粉胃灌注液时,大鼠胃吸收较好。在考察范围内,斑整粉体粒径的差异对P%无显著影响,提示斑蝥素的胃吸收可能为被动转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