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齿科工作者采用矿物原料对牙科陶瓷进行配色,使修复体的颜色更接近天然牙齿。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对陶瓷修复体再现自然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牙科陶瓷的美观包括表面形貌,半透明性和颜色。其中颜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其涉及光学、视觉心理学、生理学、色度学等学科。因此,怎样准确测量、表达牙齿的颜色,并且在人造牙上逼真摹拟天然牙的颜色,成为口腔修复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制备出烤瓷材料的低温熔块以及白榴石,该熔块的熔融温度为760℃,热膨胀系数为11.3×10-6/℃。在制备好的熔块中加入含量20%的白榴石,制得含白榴石的素瓷粉。本课题将不同重量百分比的钒锆黄、锆镨黄、锆铁红、锆钒蓝、铬铝锌红、桔黄和锰黑分别加入到素瓷粉中,制备了构建牙科陶瓷颜色数据库的样品。通过色差仪将单色样品数据输入到配色软件的数据库中。利用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计算机配色,计算机输出配方的最小色差可以达到0.15NBS左右,为了进一步减少色差,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评价。作者大致确定计算机配色实验用主要色料钒锆黄、锆镨黄、锆铁红和铬铝锌红的浓度选取范围分别是0.1-0.5%、0.1-0.5%、0.06-0.2%和0.1-0.3%。研究了瓷粉的组成,烧成工艺,以及原料的颗粒度等来对牙科烤瓷材料呈色的影响。发现烤瓷温度从900℃变化至960℃对样品颜色的影响较小,而保温时间对样品颜色影响较大,烤瓷保温时间超过20分钟样品色差较大。随着烤瓷次数的增加,样品的L值增加,色差增大,颜色变化较明显。作者还研究了人工体液等液体的浸泡对牙科烤瓷材料颜色的影响,发现在人工体液中浸泡3个月后色差ΔE<1.5;但样品在自来水、去离子水和乳酸中浸泡颜色变化较大。本课题研制的牙科烤瓷材料在上述液体中浸泡三个月后, Cr、V的溶出量非常小,用原子吸收光度计很难测出,Co、Mn的溶出量较其他两种重金属离子要大很多,但溶出量都在ppb级,尤其在人工体液中的溶出量更小,所以在牙科烤瓷材料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