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源于寺院世俗教育的寺子屋是以普通民众为主体的教育机构,开创了日本普通民众教育的先河,它在江户时代特别是末期取得了飞速发展,对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关于寺子屋教育,中日学者都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日本学界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将寺子屋这一教学机构的发展作为庶民教育史的一部分进行概述研究,探究其教育普及层面上的意义和与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关联。后期研究则多集中在寺子屋的具体考证和寺子屋成立原因的深入探讨上。国内对寺子屋的研究同样以对寺子屋本身和教材的概述研究居多,而在寺子屋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江户末期是其发展的飞跃时期,时代变迁外因和民众需求变化内因的合力作用下,其教学内容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且这一时期也是广大普通民众向近代国民转变的转型期,寺子屋教育在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功能和意义也显现出来。基于此,本文以江户末期的寺子屋为考察对象,探讨其在日本近代国民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文使用的史料主要为《日本教育史资料》中寺子屋相关数据以及寺子屋所使用的各类教材。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了本研究的动机、研究意义、先行研究和本论文的研究视角以及江户末期的时间界定。第二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阐明江户末期幕藩体制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及商业经济的发达使民众的教育需求急增,以及在这一背景下民众教育机关寺子屋的发展和普及情况。第三部分,以寺子屋教学科目、教材和经营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探讨在江户末期特殊背景下的寺子屋的近代性发展特征。第四部分分别从寺子屋教育内容和经营方式层面探究其在民众向近代国民身份转变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五部分是结论。结论认为,寺子屋发展到江户末期,呈现出近代化教育的特征,对民众的文化教养的提升、身份等级意识的弱化和国家意识的形成和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第一,经营方式的营利化扩大了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相关事业的商品经济化。经营寺子屋成为社会底层民众维持生计的新途径,让他们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学识立身的成立使得严格身份等级制度下出现了近代能力主义的萌芽。进一步推进民众意识中身份等级制度的松动。第二,教学内容中礼、茶、花、謡等曾经武士阶层专属的文化内容的引入和汉学、修身的重视等体现了普通民众文化向武士阶层文化的接近,促进了日本国民文化的统一化。第三,地理、历史等内容的学习弱化了民众“藩即国”的地域意识,促进了意识上的去地域化。而相同范式教材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各地、各阶层人的交流,直接推动了民众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形成。总结来看,江户末期的寺子屋教育对日本普通民众国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这也为日本明治维新后普通民众由江户时代的庶民身份向近代国民的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到江户末期,一直作为民众初等教育机关的寺子屋在客观上发挥了近代国民训练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