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灌是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集灌溉施肥于一体,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供水、施肥,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空间小气候。具有节水节能、省肥等优点,而且有利于作物产量和水分及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其优越性已被大量研究结果所证明。滴灌技术在棉花、加工番茄、玉米等作物上已经获得了成功,并在其它作物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关于滴灌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的研究较少,生产中仍依据传统的灌水模式及灌溉制度。但滴灌减少了棵间蒸发损失,增强了有效蒸腾作用,使作物需水规律发生了变化,所以滴灌大豆不能完全套用传统的灌溉模式。本试验对滴灌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一定灌水量范围(345~445mm)大豆叶面积指数、作物生长率、荚生长率等参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滴灌处理要高于沟灌。滴灌大豆净同化率在大豆生育期内出现两个锋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花荚期,第二个峰值出现在鼓粒期。在大豆鼓粒期之后,净同化率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滴灌比沟灌更有利于大豆干物质的积累。(2)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分析得出结论,同沟灌相比较,滴灌对大豆产量形成及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为了兼顾产量和品质,滴灌大豆全生育期灌水量控制在395~445mm可获得优质高效的结果。(3)滴灌大豆田间0~20cm土壤含水量在灌水前后波动较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量也随之增加,滴灌属于局部灌溉,在花荚期以前,作物未封垄且灌水量较小,灌溉水量不能浸润宽行间区域,株间(湿润区)与宽行间的水分差异较明显;但大豆植株封垄后,尤其是大豆结荚鼓粒期后,宽行间土壤含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株间与宽行间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减小,田间土壤含水量较为均匀。(4)滴灌大豆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花荚期和鼓粒期的耗水量最大,这两个时期的田间耗水量占到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65%以上。大豆蒸发蒸腾规律在全生育期内呈现低-高-低的趋势,各生育阶段日耗水强度分别为;苗期2.1mm·d-1,花荚期4.9mm·d-1,鼓粒期6.1mm·d-1,鼓粒成熟期3.2mm·d-1,全生育期平均为4mm·d-1。(5)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滴灌大豆作物系数为:苗期Kc=0.47,阶段耗水模数为13.3%,花荚期Kc=1.02,阶段耗水模数为38.1%,鼓粒期Kc=1.21,阶段耗水模数为27.9%,鼓粒成熟期Kc=0.84,阶段耗水模数为20.7%,全生育期Kc=0.88。(6)根据滴灌大豆需水规律,确定滴灌大豆适宜的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395~445mm,灌水定额为35-45mm,苗期和成熟期取下限,灌水周期为7d;花荚期和鼓粒期取上限,灌水周期5d,整个生育期灌水13次。